^主安安2024/12/25 11:20:56
《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给红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一)中央书记处及军委决定,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同时,除了六军团外,湘赣军区所属诸独立部队及游击队,应无例外的留在现有苏区及其周围进行广大的游击战争捍卫苏区。这个决定是从如下的政治与军事的考虑出发的。
(甲)目前苏维埃运动发展的一般的状况是:在江西及四川存在着巩固的苏维埃区域,而湖南将成为两省将来发展联系的枢纽;虽然在湖南有着我们发展的良好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我们在湖南力量的薄弱,及二军团在湘西北行动的不积极,湖南的游击运动还没有广大的开展起来,这使湘敌可集中全力向湘赣苏区进攻。
(乙)在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中,湘赣苏区是我们的辅助方向之一,在钳制与吸引敌人方面,湘赣苏区相当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是湘赣苏区本身是紧缩了。敌人正在加紧对于湘赣苏区的封锁与包围,特别加强其西边封锁,企图阻止我们力量的向西发展。
(丙)在这种情况下,六军团继续留在现地区,将有被敌人层层封锁和紧缩包围之危险,而且粮食及物质的供给将成为尖锐的困难,红军及苏区之扩大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是保全红军有生力量及捍卫苏区的基本任务都发生困难。
(丁)改变这种状况的可能有两个:或者是取得足以促使敌人变更战略计划的胜利,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现有计划,这在敌人堡垒主义及优势力量的条件之下,依靠湘赣苏区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的;或者是主力离开现有地区转移至更加广大与有自由机动可能的地区作战,并创造新的苏区,而以独立的与游击队的部队在现在区域及周围发展积极的游击活动,捍卫苏区。由于湖南中部敌人力量之极端薄弱及一般良好条件(湘南红军及游击队之活动证明了这一点),这种决定是更适当的。
(二)中央与军委这个决定,是有如下的目的:
(甲)六军团以自己在湘中的积极的行动,消灭敌人的单个部队,最广大的发展当地的游击战争与土地革命,直至创立新的苏区,给湘敌以致命的威胁,迫使他不得不进行战场上及战略上的重新布置,这将破坏湘敌逐渐紧缩湘赣苏区的计划及辅助中央苏区之作战。
(乙)最大限度的保存六军团的有生力量,并在积极的游击活动中加倍的扩大它。(丙)尽量的组织与发展湖南的群众的革命斗争,反帝国主义的与土地革命的斗争。六军团应以自己英勇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的行动去改变湖南的环境,并鼓动与组织湖南的群众斗争,发展为革命的游击战争,彻底的土地革命,直至由建立苏维埃政权与新的大片苏区,确立与红二军团的可靠的联系,以造成江西、四川两苏区联结的前提。
(丁)为着保卫湘赣苏区,阻止湘敌组成沿赣江东向中央苏区进攻的可能,一切军区的独立部队、游击队及地方武装应留在现在苏区及其周围,发展积极的游击战争。
(三)中央与军委坚决的指示,绝不允许将这个决定,由我们(原文如此——编者)为放弃湘赣苏区与无计划地退却逃跑。中央与军委责成省委及军政首长进行坚决的斗争,反对我们队伍中的任何悲观失望的情绪,并依据这个训令采取一切必要的方法,进行各种具体的准备工作,加强游击活动及部队中的政治工作。
(四)六军团由现在苏区转移的时机,要看敌人的堡垒程度及我们行动顺利与否,而后由军委个别命令决定之,但现在省委、军区及六军团首长应立即采取各种具体的准备,以便必要时六军团首长有组织而不是阻碍的退出现在的苏区,主要的准备办法如下:
1.重新分配党的干部,使一部分留在原地工作。现在就应派往加强各特委及中共县委的领导,使他们能独立自主的在敌人封锁线内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并准备能转变为秘密工作的基础,在永新以南的新苏区万、太、遂地方应有得力干部主持,以便向南发展苏区。另一部应派到六军团各级政治部去,加强其政治工作,并准备担任新苏区的地方工作。
2.最高度的加紧动员工作,于八月十号前应充实十七、十八两师到九千人,步枪到三千五百支。军区部队中五个独立团,应于八月半每团充实到两个营的组织,庞大的分区直属队应编入独立团、独立营的基本游击队亦应充实起来,并进行广大的政治活动,广泛地发展群众武装自己及游审队组织与活动。
3.红校的五百学生应组成干部队,以便随六军团行动,如已经毕业,应即分配给六军团,以少数的分配给地方独立队,并再立即成立新的干部队随军行动。
4.应准备储两周粮食。
5.加紧弹药厂的生产,保证在八月十号前六军团能补充必须的弹药。修械、弹药两厂应各分为两部,一部留下,一部随军行动。
6.将军区医院分成两部,一部留下,一部组成全军团百分之十的人数的野战医院的四个所,随军行动。
7.无线电台应留下一台小的随军区行动。
8.军区组织及其直属队应力求缩小,便于行动与指挥游击战争,并须预先将决定留下的各工厂、医院等机关分置便于掩护的地域。
9.在永新以南去到万、遂、五斗江上下七地域,现在就应以独立团的现时随独立团行动之吉安独立营为基干,加紧肃清当地地主武装,向南推广游击战争采取赤化。以利六军团的转移及其转移后的发展,向第一部预计的向西发展的路线,进行详细的敌情,道路及地形的侦察。
(五)准备离开现在苏区的部队应包括六军团十七、十八师全部及红军学校学生,无线电台两架,野战医院和制弹、修械厂、弼时同志及部分的党政干部应准备随军行动,弼时即为中央代表,并与萧克、王震三人组成六军团的军政委员会,弼时为主席。留在现苏区的后方省委、省苏、军区及各分区地方党政组织、地方的独立团游击队,重伤病员、体弱的干部及苏区的基本群众,担任继续发展游击战争及党的工作。洪时同志留下为省委书记。云逸同志到后,王震任六军团兼十七师政委。
(六)预计的向湘南发展的路线、地域和行动:
1.六军团由黄坳上下地域的敌人工事守备薄弱或其以南转移到独四团行动的桂东地域,在转移中要迅速脱离敌人,以便到桂东的游击区域,高度地迅速地发展游击战争和推广游击区域。
2.六军团在桂东不应久住,第二步应转移到新田、浏阳、醴陵地域,去发展游击战争和创立苏区的根据地。
3.以后则向新化、溆浦两县间的山地发展,并向赣地域向北与红二军取联络。
(七)这一训令只限于给省委常委之军团、军区的首长,不得丝毫下达。一切准备的第一步的行动,应伪装进攻湖南军队的行动行之。
(八)关于六军团在湖南中部地区行动时之政治任务及政治工作,及省委、军区在现苏区发展游击战争及党的工作,另发个别的训令。
(九)一切准备工作须限于八月中进行完毕。
党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
1934年7月23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95—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