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安安2025/1/11 12:33:35
永安发现宋宰相•李纲桃源洞栟榈山排律长诗
永安发现宋宰相•李纲
桃源洞栟榈山排律长诗
福建永安国家级旅游景区桃源洞因盛产栟榈树,古有栟榈山之称。新近发现宋宰相•李纲题写的桃源洞栟榈山七言排律长诗,全诗约40行,近300字。 它的发现将对桃源洞景区产生重要的影响。
宋朝宰相李纲,是著名的抗金名臣,其政治地位和文学影响力极高。他的这首长排律诗此前未被收录在其诗歌选集及地方相关诗歌集中,这是对李纲文学作品的重要补充,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永安现存已知李纲作桃源洞诗
二首:
櫚山寺 李纲
栟榈百里远沙溪
水石称为小武夷
列岫笼烟红削玉
澄潭浸月碧生漪
猿猱饮水连修臂
樛木连云拥老枝
天下函奇多僻壤
直疑造化恶人知
又诗:
昔年曾入武夷山
今日栟梠彷佛间
仙子不知何处去
漫留踪迹在塵寰
古代七言排律诗,从理论上讲可无限延长。但因创作难度大,历代佳作留存较少。从文献记载及作品流传情况来看,一般常见的有十韵二十句、二十韵四十句等。唐代元稹曾有《代曲江老人百韵》,是百韵的排律,但属于五言排律。而在七言排律中,目前尚未有明确记载像元稹此作这样长达百韵的作品。永安新近发现李纲的诗,这种情况可以算是地方文献的重要发现。仅从诗人的政治、文学上的重要性而言,他均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其作品的独特性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40行约300字的七言长排律诗,本身在古代诗歌中虽并不常见,且这首诗是关于永安桃源洞栟榈山的长诗,它能够为研究李纲的创作风格、思想情感及永安当时的历史文化等提供新鲜的素材。
李纲诗以“拜题”之句,对美丽壮观的桃源洞栟榈山表示出深深地恭敬与虔诚。所谓“拜”表示敬畏、恭敬之意,诗人用“拜题”是对所写主题、对象心怀敬畏,以“拜题”之句表达其对眼前美景的神圣性、重要性的完全认可,强烈地展现自身的虔诚态度,写作时会力求严谨、认真的状态。我们从李纲诗里一句“拜题”,足见他对桃源洞栟榈山的美景,怀有深深的敬意。他被秀丽的景色所折服,用“拜题”来庄重又诚挚地表达内心的这份敬重,也让人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当时那种满怀敬意欣赏、赞叹美景的心境呢。
此次地方文史的重要发现,还具有群体诗歌的艺术与人文价值。除李纲的诗外,还发现了其他有关描写桃源洞栟榈山的组诗和散记。如:降仙臺、馬埒石、爛柯石、射垛峯、狮子峯、天柱峯、小石門、石龜巖、養素庵、接仙橋、聚仙巖、步雲臺、黄楊巖等,将其制摩崖石刻或碑林,那真是一景一诗,美不胜收。
这些诗歌、散记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地方特色风彩色,这种群体诗歌组合的现象,反映了在当时永安的文化氛围和文学创作情况,有助于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涵。这种地方历史文化发掘的稀缺性,是极其珍贵和有意义的。经了解永安文旅部门及景区管理部门等权威部门,均表示并未听闻见到这批诗歌。这都说明其诗此前,未被广泛知晓和研究,是全新的文献资料,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而言,具有填补空白和全面开发的意义。
这些极具地方人文艺术创作色彩的诗歌群歌,很有必要请专业的文史专家、旅游界学者等进行深入严谨的考证和研究,从诗歌的真伪、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现实意义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深入地分析,以便充分挖掘其价值和意义,对桃源洞景区的升级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提高地方旅游事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