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
  • 安孝义:《关于申报永安红军标语为全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

    安安  2025-7-29/2025-7-29  1768点  1帖

    ^主安安2025/7/29 17:47:43

    安孝义:《关于申报永安红军标语为全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

    《关于申报永安红军标语为全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
    (2025年7月29日)


    一、引言

    福建省永安市红军标语现存千余条,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革命遗存,其数量之巨、时间跨度之长、内容规格之高,堪称“全国中央红军标语之最”。这些标语是严格遵循红军中央高层决策部门的规范要求制定,是红军宣传工作政治化、体系化、标准化、纪律化的直接体现。现拟将其申报为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于保护地方红色文化遗产、传承革命精神具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永安红军标语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独特见证,以其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内容之广,紧密地贴合中央政策宣传,以及时间跨度长等显著特点,成为全国中央红军标语中的典范。
    将其申报为全国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及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旨在阐述申报的可行性、具体工作思路以及重大意义。 本研究报告结合红军总政治部的相关规定,阐述其申报价值、工作思路及重要意义。


    二、历史背景:

    1、地理位置: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三明市南部,毗邻7个区、县(市),总面积2931平方千米。其地理位置特征如下:周边区域东接大田县,西连连城县、清流县,南邻漳平市、龙岩市新罗区,北靠明溪县、三元区。
    2、地形特征:
    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比超90%,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最高点为罗坊棋盘山(海拔1705.7米),最低点位于贡川沙溪沿岸(海拔140米)。 ‌
    3、红色人文: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率红4军入闽,将永安列为该军的“筹款区域”,中央局该称之“根据地”,共产国际远东局指定为红为红3军团的“作战基地”。
    1934年7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建永安集结地与红九军团会师,并以沿途发传单的形式发布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先遣队还发吊了《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中国能不能抗日?》等宣言文告。
    《图说长征》(序曲卷)载:“石峰村因此成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 《党史上的今天》称:“1934年7月15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正式开始,也成为后来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序曲。同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发文《使红军抗日先遣队的出动成为真正的广大的武装民众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始》。
    4、高规格的历史价值:
    紧密关联中央苏区战略,永安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标语内容紧密围绕中央政策和战略部署。从土地革命时期的阶级动员,到反围剿时期的军事战略宣传,再到北上抗日时期的民族大义呼吁,都与中央苏区的历史进程高度契合,是研究中央苏区革命历史的直接史料。
    5、数量与规模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永安市境内现仍存有红军标语、漫画1100余条(幅) ,在永安市11个乡镇街道(除上坪乡外)均有分布。犹其是在小陶镇形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标语群、张家山吴地形成三年游击战争标语群、洪田镇形成少共国际师与红九团标语群、青水畲族乡形成少数民族区域标语群等,这些极具特色、如此庞大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的红军标语遗存中名列前茅,形成了规模效应,构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景观,为申报提供了坚实的数量基础。
    6、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元的内容维度,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八小时工作制”体现对工人权益的关注;“扩红十万”反映军事动员需求;“援助东北抗日联军”彰显民族抗战精神;“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期思想,全方位展现了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态和红军的革命理念。


    三、永安红军标语的核心价值:

    源于高层规范的系统性遗存

    (一)严格遵循红军总政治部的制度规范,彰显“非随意性”特质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总政治部及红四军前委对标语书写标语宣传有明确制度约束,其中1929年10月,红四军前委宣传科制定的《宣传须知》等规定具有纲领性意义:
    1、内容来源:
    红军标语内容由上级政治、宣传部门预先拟定印成文件下发:
    红四军编订的《红军标语》手册,共收录134条标语,内容涵盖土地革命、工农权益、军事斗争等核心主张,宣传员“人手一册”,并按照要求书写。
    永安红军标语规格之高、内容之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永安红军标语中《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十大罪状》《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士兵抗日六大纲领》等内容,均能与中央下发的标语手册一一相对应,印证了其“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来源。
    永安红军标语,体现了中共中央最直接的革命宣传体系。标语由上级政治、宣传部门统一拟定下发,严格遵循宣传纪律和规范,如《宣传须知》中的各项要求,体现了红军严谨、高效的宣传体系,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书写部队:永安红军标语书写的部队之多,内容涉及之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也极为罕见。有:红四军宣、红宣、红军Ⅱ宣、红共宣、红军4宣、红军宣、红军支宣、红军干宣、红军甲宣、红军共宣、红军卫宣、红军共(支)宣、红军拥宣、红电Ⅲ宣、红共宣、红共支宣、红军农宣、红军农2宣、红军产宣、红产Ⅲ、红军思宣、红军思宣、红军(丁)宣、红军布宣、红军丁七宣、红产宣、红军色政宣、红军色特宣、红军色互济会、红军色Ⅱ宣、红军丁机宣、九军丁机枪宣、红产反帝拥苏宣、红产I宣、红产Ⅱ宣、红军产Ⅱ宣、红军色lll宣、红军产ll3宣、红军产宣、红军色政宣、红军长Ⅲ宣、红军反帝拥苏(共)宣、红军反帝拥苏同盟宣、红军色反帝拥苏宣、红军色互济会宣、中国工农红军宣、红军三七连宣、中国工农红军产Ⅰ互济会宣、红军东进军九师廿七团二营二连宣、中央警卫师宣等50余数之多,时间跨度从土地革命至三年游击战争长达10年之久。
    3、书写纪律:
    红军标语《宣传须知》明确规定“不准写在商人招牌上”“不写草字、省笔字”“写后须查看一遍”“向围观群众解释意义”等。在永安现在千余条标语中,无一条出现在商铺招牌或门板上,字体大多清晰工整、位置选择合理(多写于山墙、祠堂墙壁),且当地史料记载红军写标语时“边写边讲”,完全符合高层纪律要求,彻底区别于无序涂写的民间标语。

    4、独特的艺术表达:
    红军宣传员借助墨水、碳灰、黄土、石灰浆、染料等多种书写材料,采取纲领、口号、歌谣、漫画等丰富的宣传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红色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5、动态调整机制:
    上级部门“每月或两三月审查一次,改换一次内容”,永安标语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分田地”到抗日时期的“一致对外”,内容随中央政策同步更新,体现了高层决策对地方宣传的直接指导。
    这种源于红军高层规范的特质,使其成为研究中国革命宣传体系的“活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二)中央苏区的“高规格”遗存,承载多重历史信息

    1、政治规格:
    作为中央红军主力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七军团、红九军团等部队的主要活动区域,永安标语最早并直接呼应了中央的重大决策,如红4军入闽时期标语,九一八事变后标语,“援助东北抗日联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前后的标语,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时标语,与中共北上抗日与长征的战略同步,“反对内战”直指国共关系调整,是中央政策在地方的“即时投影”。
    2、内容广度:
    涵盖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军事动员(“扩红十万”)、阶级权益(“八小时工作制”)、民族大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完整覆盖1931年至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革命进程,构成一部“标语版革命史”。是红军政策的百科全书,是红军标语的博物馆。

    3、形式独特性:
    采用墨汁、石灰、碳灰等材料书写,结合红军漫画、红色歌谣等形式如小陶石峰“奢言抗日者杀无赦”巨幅漫画,形象生动、寓意之白群众喜闻乐见,既符合《宣传须知》“艺术化宣传”的要求,又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表达范式。永安红军标语有许多是采取“集群轰炸”的方式,在一堵墙上一口气写下近十条标语,全方位系统性地宣传了党的方针路线,群众聚拢观看津津乐道,就连国民党兵也围堵议论不息,遭长官驱赶塗改。


    四、申报前期准备:
    (一)前期准备

    1、深入调查与记录: 组织专业团队对永安红军标语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包括标语的位置、内容、书写材料、保存状况等信息的详细记录,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为申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专家论证与评估:
    邀请党史研究专家、文物保护专家、文化遗产专家等组成论证小组,对永安红军标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进行深入论证和评估,形成专业的评估报告,为申报提供理论依据。

    (二)申报材料准备

    1、项目介绍:
    详细阐述永安红军标语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内容特点、规模数量等,突出其在全国红军标语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
    2、保护现状与规划:
    分析当前永安红军标语的保护现状,包括保护措施、面临的问题等,并制定未来十年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制度。

    3. 传承与社会影响:
    梳理红军标语在当地的传承情况,如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旅游开发等方式对当地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和案例。

    4、辅助材料收集:
    收集与永安红军标语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照片、视频等资料,作为申报材料的有力补充,增强申报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申报材料准备
    1、项目介绍:
    详细阐述永安红军标语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内容特点、规模数量等,突出其在全国红军标语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
    2、保护现状与规划:
    分析当前永安红军标语的保护现状,包括保护措施、面临的问题等,并制定未来十年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制度。

    3、传承与社会影响:
    梳理红军标语在当地的传承情况,如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旅游开发等方式对当地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和案例。

    4、辅助材料收集:
    收集与永安红军标语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照片、视频等资料,作为申报材料的有力补充,增强申报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传承与社会影响:
    梳理红军标语在当地的传承情况,如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旅游开发等方式对当地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和案例。

    6、辅助材料收集:
    收集与永安红军标语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照片、视频等资料,作为申报材料的有力补充,增强申报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五、工作开展思路

    (一)强化“制度溯源”,夯实申报依据

    1、梳理高层规范与永安实践的关联: 系统整理《宣传须知》《红军标语》等文件中关于内容拟定、书写纪律、传播要求的条款,逐一对应永安标语的实例(如“不写招牌”对应商铺无标语的现状),形成“制度—实践”对照表,凸显其“源于高层决策”的核心价值。

    2、补充史料佐证:
    收集红四军军史、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东方军、红九团、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九军团在永安区域的革命活动情况,如毛泽东饮马文川溪,北上抗日宣言发布,畲族乡青水畲族乡炉坵村模范执行民族政策的实践等,以及中央苏区宣传档案文献资料中关于永安地区宣传工作的记载,如毛泽东在罗坊活动时对标语宣传的指示、红军在小陶镇的宣传记录等,强化其与中央决策的直接关联性。
    (二)完善材料与保护规划

    1、申报材料重点突出“规范性”: 在“历史价值”部分单列章节,阐述《宣传须知》等文件对永安标语的约束作用,论证其作为“红军宣传制度活化石”的独特地位;附上标语内容与中央文件原文的对比表,以实物证据增强说服力。
    2、制定针对性保护方案:
    针对标语多书写于山墙、祠堂等户外载体的特点,结合《宣传须知》“便于保存、防破坏”的原始设计理念,制定包括防风化处理、环境整治、数字化存档在内的保护措施,确保遗存的完整性。

    (三)分阶段推进申报流程

    1、确定申报主体:
    由永安市相关文化部门或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作为申报主体,负责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流程,从县级开始,依次向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申报。在每一级申报过程中,严格按照申报要求和标准,提交申报材料,并积极配合评审工作。
    2、 沟通与协调:
    加强与各级文化部门、评审专家的沟通与协调,及时了解申报进展情况和反馈意见,对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县市级至省级申报:
    重点强调其在地方红色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突出《宣传须知》等制度在基层的落地实践。
    4、国家级申报:
    聚焦“全国中央红军标语之最”的地位,以“高层规范—地方实践—历史影响”为逻辑主线,论证其对研究中国革命宣传体系的标杆意义。


    六、申报重要意义

    (一)填补红色文化遗产中“制度性宣传”的研究空白

    1、永安标语是红军高层宣传制度(如《宣传须知》)的直接产物,其申报成功将为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提供唯一的大规模实物样本,推动学界从“内容研究”向“体系研究”深化。

    (二)文化传承意义

    1、延续红色基因:
    永安红军标语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申报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确保这一红色基因得到世代传承,让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2、丰富文化宝库:
    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宝库增添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对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文化交流:

    1、国内文化交流:
    促进永安与其他地区在红色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国红色文化的共同发展。

    2、国际文化传播:
    永安红军标语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独特见证,向世界展示中国红色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展示标语背后的高层规范:
    让公众理解红军宣传并非单纯的情感动员,而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策略”的系统工程,进而深刻认识“纪律严明”这一红军胜利的核心密码,增强对革命精神的认同感。
    (四)带动红色文旅与学术研究融合 以“高层制度+地方实践”为亮点,打造“红军标语制度研学游”项目,结合《宣传须知》条款解读标语内涵,既推动当地文旅发展,又促进红色文化的活态传承。

    1、红色旅游推动: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推动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2、文化产业带动:
    以永安红军标语为核心,开发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创产业,如红色文化书籍、纪念品、影视创作等,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3、高校研学: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地方红色文化文献资料馆,与省内外高校建立课题组,撰写专题研究论文题。


    七、结论

    永安红军标语以其严格遵循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须知》等高层规范的特质,成为全国罕见的“制度性革命宣传遗存”。其申报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千余条标语实物的保护,更是对红军宣传体系、纪律精神的传承。建议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按规划推进申报工作,让这一“活的制度档案”在新时代焕发新的价值。
    永安红军标语具备申报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优势和重要价值,通过积极开展申报工作,不仅能够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还能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高度重视申报工作,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永安红军标语成功申报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做出积极贡献。
    (仅供参考)
    (共6020字)

    2025 福建·永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