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市
  • 安孝义:论福建永安作为北上抗日与长征——

    安安  2025-9-5/2025-9-5  316点  1帖

    ^主安安2025/9/5 17:59:09

    安孝义:论福建永安作为北上抗日与长征——


    安孝义: 《论福建永安作为北上抗日与长征最早出发地的历史定位及党史研究的重要核心价值》


    摘要

    长期以来,关于长征出发地的研究,多聚焦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的史实,而从福建永安集结地出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地位,未被党史学界所充分关注。
    这一原始传统认知的突破,启源于福建永安市地方党史学者安孝义的早期研究,2012年1月1日,其首先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的论文,就此引发党史学界的热切关注;在历经长达10余年的科学论证后,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部门,方正式确认福建永安小陶石峰村为《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并明确“永安是长征最早出发地”的历史地位。
    这一历史性的重要结论,是以党史专家安孝义的研究为核心基础,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以权威的党史专家机构认定为支撑,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补了北上抗日与长征长期叙事的源头空白,让“北上抗日”从战略构想变为行动的起点,有了明确的史实锚点,它更是从事件的根源上,确立了“北上抗日”与“长征”这一行动的理论一体化的关系,为党史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具备十分重要的政治历史与学术价值。


    关键词
    福建永安;先遣队北上抗日;长征最早出发地;党史研究;《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安孝义


    一、永安作为北上抗日与长征最早出发地的史实依据


    永安是“长征最早出发地”的历史定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最初始于地方党史学者长久不懈的深入探索,经科学论证、权威认定、文献记载与实物遗存等多重验证,最终得以形成史实可信度充分,确凿的历史结论。


    1、研究源头:地方党史学者的率先探索

    该论点的最早的起因,源于永安地方党史学者安孝义的研究成果。
    2012年2月28日,其率先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论文,首次系统化地提出“永安为长征最早出发地”的新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长征出发地研究的单一视角,为后续深入探索奠定了基础。此后,全国党史学界围绕这一观点展开持续讨论研究,经长达10余年的史料考证、实地调研与学术研讨,逐步形成完整的论证体系,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著名的党史专家石仲泉亲笔题写“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的党史专家林强教授,在给小陶石峰村两委的信中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尤其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峰村先辈和广大群众为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是名副其实的‘北上抗日宣言公开发布地’(俗称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也是红七军团与红九军团会师地之一。这已成为红军斗争史上英勇悲壮的一页,将永垂青史”。石仲泉、林强等党史专家及权威部门的最终认定为该理论提供了扎实的学术支撑。


    2、权威机构的官方认定


    2016年10月23日,在地方学者研究与学界论证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部门梳理历史文献与实地文化遗存后,通过《布告里的长征》(北上抗日 鼓舞民心)《永远的长征》(坚忍不拔)《图说长征》(序曲卷)等,以新闻历史纪录片、图书杂志等多种形式、多重角度,正式确认福建永安小陶石峰村为《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并明确“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 这一观点认定的核心基础均源于:1934年7月15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朱德等人联合发布《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的关键事件。 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九军团在永安小陶镇集结会师后发布该宣言,它标志红军北上抗日行动的正式开始,也成为后来红军长征的序曲。它相较于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时间,永安先遣队的行动提前了三个月,事实上构成北上抗日与长征“最早出发地”的关键节点。


    3、主流媒体与学术研究的支撑

    以“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为核心理论基础的“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的历史定位,获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党校干部学习网、国务院台湾网等官媒主流媒体的广泛刊载传播,扩大了权威性的认知范围。在学术层面,相关成果进一步修正了传统长征理论体系的单一视角,指出“三人团”成立,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与战略转移的分水岭,而永安作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其历史意义与长征起点直接关联——宣言发布既宣告红军抗日坚定的立场,更是将“北上抗日”从战略构想转化为直接的实际军事行动,为后续长征全面展开奠定思想与行动基础。


    4、红色文化遗存与当代纪念活动的印证

    永安市现存千条红军标语,数量全国罕见,其中大量涉及“抗日救亡”“北上抗日”内容,直观反映红军在永安的活动轨迹与核心主张。此外,小陶镇建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及石峰纪念馆,馆内实物文献、历史照片与场景复原,生动再现1934年7月红军集结、发布宣言的历史场景,为永安历史地位提供实物佐证。
    当代纪念活动进一步强化这一历史地位。2022年7月,福建省委党史部门在永安召开《北上抗日宣言》发布88周年座谈会,邀请党史专家、学者与当地干部群众研讨,重申永安“北上抗日起点”和“长征最早出发地”史实,推动该历史定位在当代语境中持续传承。


    二、永安历史定位在党史研究中的核心价值


    永安作为北上抗日与长征最早出发地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长征史内容,更在党史研究多维度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对长征历史意义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深度认知。

    1、厘清历史源头,完善长征逻辑链条 传统长征研究多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出发为起点,聚焦战略转移中的战役、路线与精神传承,却忽略长征“为何出发”的源头问题。永安历史地位的确认,将红军“北上抗日”与长征的时间线向前追溯至1934年7月发布《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之时,明确长征“最早行动起点”,使长征历史叙事从“单纯战略转移”延伸为“兼具抗日救亡使命的行动”。这一补充让长征逻辑链条更完整,形成“永安局部行动—中央红军主力全面展开”的历史脉络,清晰回答“长征从何时开始承载抗日使命”的关键问题。


    2、夯实初心叙事,丰富党的使命内涵 永安的史实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抗日战争前夕)主动扛起抗日大旗的担当,让“北上抗日”不再是后续战略口号,而是有具体行动(先遣队出发、宣言发布)支撑的初心实践。从精神内核看,“北上抗日铸就了长征的灵魂”,红军从永安出发时便带着明确民族大义目标,这份“抗日”正义性成为支撑红军克服千难万险的核心动力,也让长征历史意义从军事行动升华为民族救亡的精神象征。这一史实丰富了党“以民族大义为先”的历史叙事,使党的初心不再是抽象概念——从永安发布宣言,到长征途中宣传抗日,再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3、补充研究维度,推动长征史研究整体性 永安历史地位的研究成果,打破传统长征研究聚焦中央红军主力的单一视角,将福建永安纳入长征核心历史坐标。这为研究南方苏区在长征中的作用、红军战略部署的早期探索提供关键史料,让长征史研究更具整体性和细节性——不再局限于主力部队的转移路线,更关注到南方苏区在“北上抗日”战略落地中的先行作用,完善了对长征整体战略布局的认知,为党史研究开辟了从“局部先行”视角解读长征的新路径。


    三、结语


    福建永安作为北上抗日与长征最早出发地的历史定位,始于地方党史学者安孝义的率先探索,经十余年科学论证与权威部门认定,最终成为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以扎实研究为根基、权威认定为支撑、丰富史实为佐证,既填补长征叙事的源头空白,又确立“北上抗日与长征一体化”的核心关系,更从历史源头印证了党的初心使命。未来,随着永安红色文化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与研究,这一历史定位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彰显,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传承提供坚实的史实支撑与精神滋养。

    2025 福建·永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