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
  • 央视釆访永安人陈慧波老先生

    一乐  2019-8-7/2019-8-9  42430点  4帖
    推 荐

    ^主一乐2019/8/7 16:18:02

    央视釆访永安人陈慧波老先生

    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专门釆访播发了《全国首家引进万门程控电话》的当事人今已九十三岁的陈慧波老先生。视频如下:https://yoo.qq.com/m/video.html?id=q0807c7v178&hgptag=txvideo12&vuid24=u7QFsIOMFcQKCialQ%2FcvVA%3D%3D&from=groupmessage&first=2


    ^3阿管视频2019/8/9 15:35:03

    中国引进全数字万门程控电话系统主办者陈慧波

    中国引进全数字万门程控电话系统主办者陈慧波

                                                                李廉德

     

         陈慧波生于1926年, 福建永安人,高级经济师,厅级离休干部,是中国第一个引进全数字万门程控电话系统项目的主办者。

     

     

                                                           弃学从工  投身革命

     

           慧波虽出身名门,但童年并不幸福。他仅5岁,生母就去世。从此,他既没有母爱,也没有父爱,受尽虐待和折磨。后母小肚鸡肠,对不是亲生的慧波另眼看待,百般刁难。吃饭时,只许慧波吃最差的菜.如果有好菜,慧波夹了,她就把慧波的筷子扔掉。她给慧波理发,常剃得鲜血淋漓。慧波如果哭出声,她就更加凶狠地边打边刮。而她的亲生儿子却花钱到理发店理。慧波穿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捡大人不穿的,连改小都没有。慧波天天不但要抱弟妹,而且要做家务,要到河边挑水,甚至上山砍柴。而她的亲生儿子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她给慧波洗澡不是用她亲生儿子洗过的脏水,就是用滚烫的水.常被烫得浑身红一块紫一块。她还经常枕边告状,在丈夫面前诬陷慧波,说他笨,不听活.是逆子。父亲听了谗言.也不问青红皂白,还再打慧波。   

          慧波的奶妈、姨妈却非常爱他,当他遭受后母打骂时,就跑到她们家避难。有几次,慧波被打骂后,冒着雷雨跑去向姨妈哭诉。

           8岁起,先后在树人小学、燕江小学、育才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升人省立中学(在下吉山)就读。由于后母阻拦,初中没有毕业就被迫辍学,沦为小贩,沿街叫卖油条、水果、蔬菜,摆香烟摊。1942年,日机轰炸永安城,他家被炸,迁往大湖居住。这时,省立师范已搬迁大湖,他转学该校就读。年末,福建电政管理局要招收一批机务佐(技工),他去投考被录取,经过半年培训(课程有无线电技术基础、电话学和电工学),结业获第一名。即被当时主管的工程师方大川看中,分配到永安电信局无线电发讯台值机。这年,他才16岁。1945年抗战胜利,他奉调厦门电信局工作。

          抵厦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到厦门大学做旁听生。1947年,他积极参加“反美扶日”和学生反内战、反饥饿运动。19488月,他由厦大学生会主席林坦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属闽粤赣边闽西南地下党)。194810月至194910月,先后担任中共闽西南地下党厦门电信局支部书记和厦门市职工工委书记。从事工人运动,并为闽粤赣边区闽西南特委安装电台,输送技术人员赴游游区(乌山)工作。

                                                             自学成才  服从需要

      

      1946年至1949年,慧波边工作边学习,在厦大的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政治系轮流听课,自学完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经济学、政治学、行政法、民法、刑法和比较宪法等课程,还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盂德斯鸠的《民意》、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赫胥黎的《天演论》等名著。通过“高等检定考试”,经济专业考试及格,获得大学毕业同等学力资格。这期间,他在厦门认识许多进步朋友,通过秘密渠道取得大量进步书籍。他如饥似渴地偷偷阅读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邹韬奋的《萍踪寄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幼稚病》等著作,以及在香港出版的文汇报》、《大公报》、《华商报》等报刊。这不仅丰富他的知识,而且提高他的思想认识。他开始认识到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才有光明前途。于是,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斗争中去。

          新中国成立后,他服从需要调往福州,安排在省邮电管理局工作。先后担任机要秘书、科长、处长等职。他热爱邮电事业,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他谦虚谨慎,团结群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上尊重,对下友善,深得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钦敬。

            1961年,慧波被省委抽去搞整风整社。他下到龙岩县白沙公社罗畲大队包队。这个大队400多人口,竟有8‰的人饿死,有44%的人患各种疾病,许多田地都荒芜了,令他偷偷掉泪。1964年,他又被省委抽去上杭搞社教,大搞阶级斗争。一年后回到福州,“文革”已经开始。这两次下农村,给他深刻的教育,让他终生难以忘怀。

     

                                                               蒙难“文革”  下放农村

     

          在“文革”期间,慧波在劫难逃,被批判斗争、隔离审查,被诬为“叛徒”、“特务”、“奸细”、“走资派”、“阶级异己分子”,被挂黑牌、戴高帽游街示众,被打得脑震荡,在肉体和精神上惨遭非人的折磨。几个月不能人睡,吃安眠药也无济于事。后来,摸索到劳动可以入睡的门道,于是就天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去劳动,这才逐渐改变失眠状态。经过一年九个月的逼供“审查”,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得以“解放”。

          1969年,他在省立医院工作的妻子陈瑞秾受到株连,被迫带着三个孩子下放永安小陶石峰。

          19708月,“解放”了的慧波也下放到石峰,全家终于团聚。

          他在石峰村深受全村群众的欢迎。他是小陶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石峰片区的组长,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说:“好事尽量做,坏事不能做,要跟农民一条心。”他不仅带头下田跟社员一起劳动,而且宣传、发动妇女出工,与男劳力同工同酬。老村长管树旺说:“今天石峰的妇女已成为真正的‘半边天’。这要感谢老陈当年的发动。”他为队里发展生产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帮助农民换良种、搞温室育秧、晒谷子,甚至带着儿子跟拖拉机手一起修拖拉机。他的妻子懂医学,给农民看病、针灸,怀着一颗爱心为他们解除痛苦。特别是他带领干群上山砍50立方米木头,跟铁路换压力水管和发电机,亲自买水泥、钢材、炸药、雷管(他不顾危险,把雷管带在身上),为大队兴建水尾电站,山村夜晚升起“太阳”,干部群众感激涕零,赞不绝口。县委书记张振福对他说,你很有办法,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并亲自下去看电站,高兴地到慧波家里共进早餐。他平易近人,关心社员生活,走访每家每户,嘘寒问暖,无论男女老少都熟悉他、亲近他,跟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他深得人心,大家交口赞誉:“老陈是难得的好人。”

         1972年,他调回省革委会参加学习。走时,干群依依不舍,挥泪告别。返榕后,曾先后四次回石峰看望农民朋友。村干和村民也常到福州看望他,夫妻俩总是热情欢迎,殷勤款待,把他们当作座上宾。   

     

                                                               主办引进  轰动中国

       

      1973年,慧波回原单位工作,深得领导器重,先后担任省邮电管理局供应处处长兼省邮电器材公司经理、省邮电科学研究所所长和技术引进办主任。从此,他进入人生的黄金时代。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八闽大地。他在科研所所长和引进办主任的重要岗位上,解放思想,焕发青春,如鱼得水一大显身手。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实践中学习现代通讯技术,跟世界上许多最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厂商打交道,担任技术商务谈判的主谈。他与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美国MOTOROLA公司、瑞典ERICSSON公司、芬兰NOKIA公司、加拿大北方电气公司、荷兰菲利浦公司、法国CIT公司、日本NEC公司和FUITSLU公司等外国公司,经历几十轮斗智斗勇的谈判,拓宽眼界,增长见识,结交许多国际朋友。

       

    当时,中央决定福建对外开放。对外开放,通信必须适应国际技术经济合作的要求。领导决定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程控电话交换系统。他在与日本富士通、日本NEC、美国西电、瑞典爱立信、法国汤姆逊和CIT、荷兰PHILIPS、比利时ITT20个厂家10多轮的技术商务谈判后,按“技术要先进.性能要可靠,既能适应目前的模拟通讯网,又要适应未来的数字通讯网,价格便宜”的要求,选定日本富士通F150制式。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全数字万门程控电话系统。19801229日,他和该公司签订该项目的全套数字式万门程控交换系统合同(含500条长途电话电路及相应的长、市中继用PCM和计费系统),198211月开通LS局,不到两年时间就投人生产运营。福州成为中国第一个程控电话城市,它不仅迅速改变我省长期通讯落后的状况,及时满足福建对外开放、与国际进行经济合作的需求,而且推动全国电信事业的现代化。在全国现场会上,他应邀向领导和与会代表介绍经验。

       

     这个项目的成功引进,在神州大地引起轰动。它在全国不仅是最早的,而且容量是最大的,技术是最先进的,价格是最便宜的(不到当时国际市场平均价的一半),工期是最短的,真正实现了多快好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他表现出惊人的德识才学,年青时代自学的理工、人文知识和从事地下工作锻炼出来的机智、胆略,全都派上了用场。

      

       此后,他陆续引进数字微波通讯系统、光纤通讯系统、模拟移动通讯系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等项目都取得卓著成就,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国际技术商务谈判的行家里手,受到广泛好评。

          1988年,他被国家邮电部评为高级经济师。

     

                                                            总结经验  发挥余热

      

       1985年,慧波光荣离休,享受厅级待遇。但他离而不休。

          由于他在技术引进中取得非凡成就,成为知名的技术引进专家.离休当年就被《引进与咨询》杂志社聘为副主编,被南洋信息技术公司和中国联通福建分公司聘为副总经理;被福州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外贸专业学生开设《技术引进》课程;被省老年大学经济学会聘为名誉理事。同时,还先后被杭州、西安、九江、桂林、承德等邮电局聘为顾问,为他们提供咨询。他比离休前更加繁忙。

       

      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有关技术引进论文30多篇。达几十万字。如《利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策略为引进先进技术服务》、《与外商谈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合同中的字句推敲》、《涉外合同中“政府批准生效”条款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某部长的辩论》、《和日本富士通公司几位先生的辩论》、《中国第一个万门程控电话系统的引进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中国第一个电信数字化城市诞生的经过》、《把技术引进的重点转向西欧》、《必须打破电信事业的垄断经营》、《关于“数字福建”基础设施的建议》等,篇篇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都是实践与理论的结晶,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深受欢迎和赞赏。有的专家当面对他说:“我们把你的论文当作圣经来读。”这些论文分别发表在《引进与咨询》、《技术、经济与管理》、《邮电企业管理》、《邮电建设》、《福建对外贸易》、《邮电文史》等杂志。

       

      他还写了几百条人生格言,名曰:《萤光点点》,这些思想火花.每一条都充满诗意,富于哲理,给人以启迪。他用这些浓缩丰富阅历和凝结人生感悟的格言,勉励赴美国和日本留学的孙女、外孙女,希望她们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心怀桑梓  夕照艺坛

       

      慧波虽然10几岁就离开永安,但他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每次回永安,他都要去拜访童年时代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跟他们把酒谈心,追忆往事;都要去看望曾给他真爱的奶妈和姨妈,向她们表示感谢。清明节回来,都要去祭扫岳父、奶妈和姨妈的墓。2002年,他出资为姨妈重修坟茔,以此表达他的回报和哀思。

          1984年,他应邀回来参加永安撤县设市庆典,欣然挥笔题辞,与市委书记林爱国的合影刊于《三明日报》头版。1988年,永安一中50周年校庆,他应邀回母校参加庆典。1993年.燕南街道龙岭新村老年文化大楼落成,他特题辞祝贺:“龙盘瑞谷涵豪气,岭孕清居出杰人。”2002年,燕江诗社吟长林春先生80寿诞,他热情洋溢地题辞、赋诗祝贺。他关心和支持燕江诗社编印的《燕江诗讯》,不吝赐予佳作。

          他从小爱好古典诗词和书法,晚年引吭高歌,挥毫泼墨,如醉如痴,乐此不疲,每周都要参加诗会活动,创作几百首诗词。他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美国四海诗社社员,任福建老年诗词协会副会长。他每天不吟诗填词、临池泼墨,几乎无法打发日子。他对豪放、婉约两种流派诗词都喜欢,深受李白、杜甫、辛弃疾、陆游、苏东坡、李煜、岳飞、李清照、林则徐、毛泽东、陈毅等古今大家诗词艺术的熏陶感染,爱国爱民,感情丰富,一身正气。1999年,他的书法作品“行书中堂”入选东方书画家协会和北京东方太阳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联办的“老骥颂歌——中国老年书画精品展”,在北京大学文化中心展出,荣获“跨世纪中国优秀老年书画家”称号。他的诗词作品刊发《中华诗词》、《当代中华诗词家大辞典》、《当代汉诗精选》、《当代爱国诗词选集》、《近50年环球诗词精选》、《中华吟薮》、《中国吟坛》、《廿一世纪中华词苑大观》、《全球当代诗词选集》、《海峡两岸诗词选集》等国内外诗刊典籍。

          他还是个网迷,天天都要在电脑房工作几个小时。在电脑上创诗词、撰散文、写随感、看新闻、听音乐、与网友聊天,内容丰富而多彩。他的作品引起不少网友的兴趣,这给他带来莫大的快慰。由于他在网上颇有名气,今年5月,夫妻俩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网友大会。

          他的生平和业绩载人《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人才辞典》、《廿一世纪人才库》、《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中华英才荟萃》等大型辞书。

          他说:“我一辈子勤勤恳恳,追求真理.不唯书、唯上,只唯实。不畏强权,憎恨邪恶。心胸坦荡,对人真诚。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信仰坚定。平日广交朋友,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造福人类社会为人生宗旨。”诚哉斯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最后,敬录慧波先生的近作《春风袅娜》收尾。窃以为,这是他对人生之旅的回眸和咏叹。

                                                               春风袅娜

        

    忆时当弱冠,挥别穷乡。心惆怅、步跄踉。适抗倭惨胜,中州混沌;阋墙又起,歧路彷徨。初出茅庐,无知稚子,攀越山巅赴海疆。竟欲乘风九霄上,汪洋阔处任翱翔。   幸会英才俊士,披怀启迪,恳扶掖、导对沧桑。教身正、令头昂。胸怀远略,执着坚强。勇顶烽烟,智冲壁垒;诚呈肝胆,喜迓骅骧。迎新境界,见嫣红姹紫.灿烂朝阳。

        

         作者: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 李廉德

     

         原发表于(《永安文史资料》第23 20048月) 

    ^2阿管视频2019/8/9 7:27:30

    陈慧波散文《一座小小水电站》

    陈慧波散文《一座小小水电站》


    复制给好友:http://bbs.yawin.cn/t908978_1.html#2908486





    扫一扫,或按住二维码,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就点它,马上看央视采访陈慧波先生



    《山边小溪》的作者陈慧波在石峰村发动村民建造的小水电拦河坝,坝下的屋桥系陈慧波调回福州工作后村民在上世纪90年代建造(管其乾  摄影)




    《潮州日报》发表福建离休老干部陈慧波散文《一座小小水电站》


     


     


         【石峰是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北部的的一个小山村。至今,在石峰村的中老年人都曾十分清晰地记得1970年至1972年期间,来自省城福州的下放干部陈慧波曾帮村里办起了一座小小的水电站,从此这个小山村结束了靠松明火把和竹皮照明的历史。2011年4月25日,《潮州日报》发表福建离休老干部陈慧波散文《一座小小水电站》,再次还原了这段历史。


     


                       一座 小 小 水 电 站


                             口陈慧波


     


     


    “文革”期间,我被关进牛棚并遭受了几年折磨后,解甲归田,下放回到老家边远的一个山村——福建省永安县小陶镇石峰村,担任大队及其周边的垇头、牛乙大队等工作片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那里离城60公里,山更高,溪更小。石峰大队倒也是山青水秀,男女老少合计只有400多口人,乡亲朴实可爱。


     


    小溪从山边经过,流量小得就像一条水沟。当时这个村子还没有电,夜里照明用松柴。开始时,我帮助农民用拖拉机带动一台电动机改造成的发电机来发电。后来我又倡议,把小溪利用起来搞个水电站,节省拖拉机的用油。大家都说这太好了。


     


    但是,一提到钱大家都傻了。当时一个全劳动力劳动一天才4毛钱,家家户户都穷得连盐巴都买不起。怎么办?


     


    山上有木头。木头不可变钱吗?不行!养几头鸡、鸭,挖几根笋都算走资本主义道路,上山搞木材那还得了!但是农民穷得什么也不顾了,偷偷摸摸地砍了大约50立方米的杉木,我帮他们联系到铁路单位,运去换回了一台20千瓦的发电机和7根口径40公分的压力钢管,再又通过公社一位通情达理的领导,批给了30000元山本费,帮他们买水泥、买钢筋、买雷管炸药、买铝线。农民们自己动手筑起一个小水坝和一条大约3里长的引水渠,架设5里长的输电线路,修了一口大约300立方米的压力水池和一个机房。就这样,借助一条流量仅0.4立方米的小溪,利用50米的落差,建成了一座20千瓦的水电站。


     


    水电站建成后,农民们欢天喜地,整个村子沸腾了,小路上每隔10几米挂上一盏路灯,家家户户装上两个25瓦的灯泡,里里外外亮堂堂的,青年男女又唱又跳,村里突然活跃了起来。一改山村的沉寂局面。


     


    水电站建成后,我几乎每天要走三里路上上下下看两次,特别是山洪暴发时,从几十米高飞泻直下的瀑布,雷鸣的吼声,让我既爱看又爱听,欣赏不止。


     


    后来,在我上调后,石峰村人自己把引水渠延长了2里,电站扩建成了150千瓦。


     


    涓涓细流经过人的改造,能发出这么大的能量,谁说小溪微不足道?其实任何小东西都一样,经过人的改造,它的能量是不可想象的。原子是小得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小看它吗?


     


    小溪给我的启发是深刻的,我深深地眷恋她。


     


     


        作者:陈慧波


     


     


     


     


     


     


    文章来源:潮州日报    整理日期:2011-4-25


     


    本文来自: 潮州日报新闻网 详细参考:http://www.chaozhoudaily.com/Article.asp?ID=42412



    1、《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全景,1970年至1972年本文作者陈慧波就下放在这个小山村(管其乾  摄影)



    2、《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掠影,1970年至1972年本文作者陈慧波就下放在这个小山村(管其乾  摄影)



    3、《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掠影,1970年至1972年本文作者陈慧波就下放在这个小山村(管其乾  摄影)



    4、《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掠影,1970年至1972年本文作者陈慧波就下放在这个小山村(管其乾  摄影)



    5、《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掠影,1970年至1972年本文作者陈慧波就下放在这个小山村(管其乾  摄影)



    6、《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掠影,1970年至1972年本文作者陈慧波就下放在这个小山村(管其乾  摄影)



    7、《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掠影,1970年至1972年本文作者陈慧波就下放在这个小山村(管其乾  摄影)



    8、《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的小溪(管其乾  摄影)




    9、《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的小溪(管其乾  摄影)




    10、《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的小溪(管其乾  摄影)




    2、廊桥下的溪谷(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政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



    3、水冲石,石如蚀(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



    4、瀑声与蝉鸣一起唱出了峡谷的寂静(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



    5、一潭连着一潭,潭下是又一个瀑布(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




    13、谷口的水库(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



    15、濑面绵延,水声如歌(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



    18、瀑下成潭(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上世纪70年代,陈慧波先生在这样的溪流上建起了石峰村第一座水电站




    19、断崖成瀑,上下无路。)——上世纪70年代,陈慧波先生在这样的溪流上建起了石峰村第一座水电站 村第一座水电站




    21、谷底的水电站(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上世纪70年代,陈慧波先生在这样的溪流上建起了石峰村第一座水电站。现在看到的这座水电站,已经是第一座之后的扩容电站了。



    22、水从天上来(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上世纪70年代,陈慧波先生在这样的溪流上建起了石峰村第一座水电站。现在看到的这座水电站,已经是第一座之后的扩容电站了。



    23、溪水沿着渠道去发电(三明日报 记者 詹昌 政 在石峰村水尾 摄影,下同)——上世纪70年代,陈慧波先生在这样的溪流上建起了石峰村第一座水电站。现在看到的这座水电站,已经是第一座之后的扩容电站了。但新旧电站用的都是陈慧波先生创建的水坝和水渠走向。




     2014年7月4日《三明日报》A1版正版刊登詹昌政文章和组图《探访石峰峡》 ,百度搜索“探险石峰峡谷”,有更多精彩。




    11、《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掠影,图为该村小溪发电后引出的山村输电线(管其乾  摄影)




    12、《山边小溪》文中提到的小山村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掠影,图为该村小溪发电后引出的山村输电线(管其乾  摄影)




    石峰村,原名石坊,因村西北部有一座高大的石崖山峰而得名;解放后,曾一度使用“石峰”地名,在滥用简化字的年代里,一些人索性把石峰改为“石丰”,从此石丰这个地名变得脱离历史而又没有来由。


    石坊村第一次闻名于世是在1934年8月20日《红色中华》第227期第二版报道称“本月12日,敌约两个团向石坊(永安西南)我游记部队进攻,我游记部队与敌激战约三、四小时,结果敌被我军全部击溃,敌四十九第一营营长梁振文被我活捉,并俘连排以下20余人,缴长短枪20余枝。(十三日电)”。据永安市党史研究室上世纪80年代采编出版的《燕江红旗》记载“1934年8月12日,刘戡命令其部下一个营,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从桐林沿小路上石峰衙岭。红军一个营的战士由石峰老人吴洪容带路,出水尾陈坑,经过黄凹、泗洲峡转上衙岭,切断了敌军的退路。经过一番激战,敌军一个营人马全部被歼灭,敌营长也被活捉,押到红军总部”。至今在石峰村仍保留着大量红军标语,百度输入“永安石峰村”可以找到。


    5、林伟日记《战略轻骑兵的足迹》第19页和第20页记载红九军团返回途中在温泉村洗澡、洗衣服之后于1934年8月22日和23日宿营石峰村日记及离开石峰村时间(管梓任 摄影)


    老红军长征日记《林伟日记》和《赵镕日记》均记载1934年8月22日,护送红七军团北上抗日渡过闽江之后返回途中曾在石峰村宿营并清点战利品,并与中革军委电报联系。其中用的地名就是“石峰村”。石峰村管姓和吴姓族谱流传下来的地名也是“石峰村”。2019年1月永安市民政局公告“石丰村”将改名“石峰村”。


    2011年6月,永安申苏期间,陈慧波先生和他的夫人陈瑞农女士获悉与永安市申苏工作领导小组将与石峰村村民在红一军团长征前夕中央苏区保卫战战斗遗址上联合举行了红色记忆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陈慧波先生及时寄来了“白粉山战斗遗址红军纪念亭”的书法,同时捐款2000元,用于支持石峰村举办这次活动。



     



     

     2011年夏,陈慧波先生及时寄来了“白粉山战斗遗址红军纪念亭”的书法,同时捐款2000元,用于支持石峰村举办这次活动,图为玉禾春晓创始人徐玉枝先生在白粉山战斗遗址红军纪念亭(管其乾 摄)



    此后,我曾多次致信或致电陈慧波先生,他经常提起石峰村的许多父老乡亲,而在石峰村的许多村民后裔也经常到福州找他叙旧,陈慧波先生和他的夫人陈瑞农女士总是热情相待,就象遇到了自己的亲戚一样热情、热心。



    2014年冬,石峰村修缮永安管姓祖厝时,我再次写信给陈慧波先生,他又根据原永安市燕江诗社李廉德先生根据族谱记载创作的对联“从宋迁闽石峰落户,定居创业垇头发家”为永安管姓祖厝题写了门联。、陈慧波先生根据原永安市燕江诗社李廉德先生根据族谱记载创作的对联“从宋迁闽石峰落户,定居创业垇头发家”为永安管姓祖厝题写了门联(管其乾 摄)



    衷心祝愿陈慧波、陈瑞农夫妇,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1一乐2019/8/7 16:19:01

    永安名人、能人就是多。
    2024 福建·永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