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
  • 《毛主席在小陶》的后续报告

    安安  2019-10-14/2019-12-19  50438点  7帖
    推 荐

    ^主安安2019/10/14 22:50:28

    《毛主席在小陶》的后续报告

    七年前,我根据著名诗人闻捷的史诗《青青的小陶河滨》《诗刋》(1957.2.25),并查证了该诗写作背景,写下《毛主席在小陶》一文。        
    这一永安地方党史的重要发现,却引来了一片质疑和骂声,有些人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相关史料中,如《毛泽东年谱》、《永安市志》等著述中均无记载;还有人说闻捷的诗是文学创作,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对于这种局面,我心里早有准备,故不作辩论。我始终认为,像毛泽东《毛主席诗词》、肖华《长征组歌》等重大史诗,是完全可以作为历史来阅读,对于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又事关人民领袖历程,这是不允许虚构的。       
    毛主席在小陶,这一重要议题,它不仅不能作为永安地方申苏工作的历史佐证材料,多次建议当地政府在小陶塑立纪念碑,更是无从谈起。         
    毛主席在小陶,七年的光阴,无时不刻梦牵魂绕,在夜静更深之时问自已,闻捷他怎么会知道毛主席在小陶的经历?        
    1957年1月,《诗刊》杂志创刊号首次发表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该刋在第二期,特约一批著名诗人作品,臧克家《在毛主席那里作客》、冯至《在外文印刷厂》、郭小川《致大海》、闻捷《青青的小陶河滨》等。      
    闻捷是新华社西北总分社(驻地西安)的采访部主任 、著名记者,长期在新华社任职。        “1956年夏,新华社总社通知福建分社,已调回北京的闻捷要来疗养,不带任何任务。听说闻捷要来,而且吃住在分社,福建分社上上下下都很振奋。”        
    聂书专先生热情地告诉我说:“等了七年,终于也有人说毛主席在小陶!”       
    一篇题为《闻捷在新华社福建分社 》(吴明宝 沈晓昆)使我多年的疑惑,迎刃而解。       
    “闻捷在福建分社疗养期间,对闽西老区表现出很大兴趣。分社只有郑汀、龚人左较熟悉闽西,郑汀是闽西人,解放初任《厦门日报》常驻闽西记者,跑遍了闽西重镇和著名村寨,调分社后与龚曾经多次到闽西采访,还在著名基点村后田村蹲点多日。因此,伴闻捷游览、参观、散步、闲聊时,常讲一些闽西的风土人情和革命斗争故事。郑汀背诵了多首赞颂自由恋爱、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闽西山歌,闻捷听了啧啧赞叹。”        
    “闽西这片红土地上发生的充满传奇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故事,激发了闻捷写诗的强烈愿望。”        
    “1957年,闻捷写了9首精彩诗篇。在如《青青小陶河滨》中,闻捷用奇特的想象力和隐喻性语言来塑造毛泽东在闽西活动时的光辉形象:“他微微地昂着头,用他那略带忧愁的眼睛,凝视苦难的大地,忘却了午夜的寒冷;”“他宽阔的天庭下,两道眉毛锁得紧紧,思考、推断、再思考……直踱到雄鸡三唱黎明;”“他的姿影稍稍前倾,因为肩上的担子压得太重,于是在他散步的地方,一步留下一个脚印!”“他的脚印落在哪里,那里的人民就跟着前进;脚踏得高山大川动荡,扬起漫天的飞尘……”       
    今天,我们再一次高声歌唱:
    “青青的小陶河滨,
    青石岸上有两行脚印;
    二十年来风吹雨打,
    那脚印越显越真。”
    毛主席在小陶!  

    ^6崔可夫2019/12/19 17:18:56

    这是诗人闻捷在河边漫步时的烂漫遐想,这是文学不是历史。龚人左还健在可以去了解。永安党史研究怪象连连,历史虚无主义盛行,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张冠李戴十分可笑。

    ^5阿管视频2019/11/27 12:10:22

    《青青小陶河滨》写的是毛泽东在小陶的调查之路

    《青青小陶河滨》写的是毛泽东在小陶的调查之路

     

     

    《青青小陶河滨》是诗,能不能作为历史依据?

    安孝义先生作了回答“像毛泽东《毛主席诗词》、肖华《长征组歌》等重大史诗,是完全可以作为历史来阅读”。

    我赞同安先生的观点,用诗歌的语言,写真实的历史,完全可以作为历史依据。

    《青青小陶河滨》证明毛主席到过小陶,在小陶做过调查研究,而且对永安和小陶十分熟悉,1931年6月28日下午10时,总前委毛泽东在周以栗同志的信中写道“四军应以归化、清流、连城为工作区,以沙县、永安、宁洋为筹款区,即在三县筹款自给”。

    前述,安孝义先生曾建议将《青青小陶河滨》刻在石头上,让各地干部群众浏览参观,这个主意不错。再三思考,还可以考虑根据《青青小陶河滨》描写的意境,参照《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给毛主席塑一尊《毛泽东小陶调查研究》的塑像,在塑像的基座刻上《青青小陶河滨》。

    ^4阿管视频2019/11/24 1:22:19

    美坂罗姓是朱熹的父亲和老师之老师的罗从彦的后裔

    美坂罗姓是朱熹的父亲和老师之老师的罗从彦的后裔


    复制给好友: http://bbs.yawin.cn/t914799_1.html




    据新京报记者 吴为报道,2019年6月21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名单中,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美坂村、垇头村和槐南镇洋头村、贡川镇张荆村、青水畲族乡乡龙塘村等5个村庄榜上有名。



    美坂村缘何能够成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美坂古村落有何魅力?美坂村在积极备战准备参与竞争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期间,特意邀请我到美坂村逐一考察、拍摄传统民居,并帮他们制作了《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PPT报表,因此,比较详细地了解了美坂村的我,在这里对美坂村的传统村落做一次简要的介绍:



    在三明市十大名片中,有这样三个人,他们都是著名的理学家,是闽学的创始人,他们分别是北宋将乐人杨时、北宋沙县人罗从彦和南宋尤溪人朱熹。


    关于杨时,大家都知道程门立雪的成语,北宋将乐的杨时就是站在雪中等待老师程颐打盹醒来的那个毕恭毕敬的好学生。关于朱熹,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宋理学的集大成者;而北宋沙县的罗从彦,他是杨时的弟子,并且是在千人之众的门下弟子中被杨时称为“唯从彦可与言道”。更值得一提的是,罗从彦还是朱熹的父亲和朱熹老师的老师。宋政和六年(1116年)前后,朱熹的老师李侗拜罗从彦为师,朱熹的父亲朱松也成了罗从彦弟子,此外,许多当代理学名流也纷纷投入罗从彦门下。后李侗再传朱熹,最后由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影响中国社会达700多年之久。因此,在“三明十大名片”简介中,他们的排名顺序分别是杨时、罗从彦和朱熹。


    罗从彦是朱熹父亲的老师,也是朱熹老师的老师,他生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二十五史》的宋史部分辑录了《罗从彦列传》,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还重刻出版了《宋儒罗豫章先生全集》共12卷。罗从彦曾以理学特科进士任广东惠州府博罗县主簿,1135年去世,享年64岁。宋理宗曾下诏赐罗从彦谥号文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从祀于孔庙。因此,罗从彦与杨时、李侗、朱熹并称“闽学四贤”,也是中华罗氏第一个从祀孔庙的先贤。


    美坂罗姓的开基始祖是罗从彦的第18代孙,名为罗真辉。他生于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卒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曾任承德郎,官居六品。



    据《永安姓氏志》记载,据贡川《罗氏族谱》记载,始祖罗禅乃周文公(唐代沙县县蔚)二十三代孙,于元代移居贡川紫云。罗禅生九子,小三于元末明初迁清流县梦溪坪坑,其余八子均分居小陶、洪田等地。明万历年间,罗小三第七代孙真辉从坪坑迁洪川(今美坂),现美坂、中坂共有罗姓子孙1400人。



    美坂村保留至今的古民居至少有23座。在美坂村看古民居,不能不看“乾隆八大座”。所谓的“乾隆八大座”是指真辉公的第八代孙罗国材本人及其四个儿子书典、书孙、书载、书承所建的8座传统民居,分别为国材公所建的国材公上厝奎辉堂、国材公下厝迎旭堂和四个儿子所建的惇德堂、树德堂、积庆堂、物恒堂、崇德堂等。



    树德堂东北侧的外墙上还保留了美坂村仅有6条红军标语中的3条,笔者经多方调查当地老人并考证相关史料认为,均为1934年8月12日小陶战斗期间,石峰村白粉山战斗之前的8月上旬,红一军团战士在美坂村短暂驻扎期间所留。其内容为“反对国民党拉丁挑夫”、“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另3条红军标语为“实行土地革命”、“焚烧地契债(约)”、“保障分田胜利”等,保留在美坂村流口的真辉公第九代孙日新公(大约为乾隆年间)所建的章德堂。



    如今在永安,乡美坂村这样保留了数量多,规模大,建造精美的古建筑群的村庄,已经很罕见。美坂村的古建筑群和值得保护和旅游开发。2018年,美坂村有积庆堂、肇光堂和树德堂等三处古建筑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还有其他20处古建筑尚未得到保护,尤其是保留了“实行土地革命”、“焚烧地契债(约)”、“保障分田胜利”等3条红军标语的美坂村流口自然村的章德堂。至今还未列入革命文物保护,让人忧心。近年来,三明市对竹子文化(朱熹文化)相当重视,建议美坂村在积极争取将流口章德堂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争取以闽中四贤罗从彦后裔古建筑群的形式打包将其余19处古建筑也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封面 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美坂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 (封面设计 管其乾)





    封底 美坂村传统村落调查表






    美坂村传统村落连片房子(黄光棉 航拍)


    美坂村树德堂外墙红军标语“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管其乾  2015年10月22日 摄影)





    保存于红一军团主力部队驻扎点永安市小陶镇美坂村章德堂的红军标语“实行土地革命” 、“保障分田胜利”(管其乾 摄影)





    保存于红一军团主力部队驻扎点永安市小陶镇美坂村章德堂的红军标语““焚烧地契债(约)”(管其乾 摄影)





      他是美坂村流口上坡处章德堂的老人罗德秋,1934年8月上旬,红军在美坂村驻扎时曾在他家驻扎,目睹了红军在他家煮鸡吃,他说,后来,驻扎在对面河的白军冲了过来,“枪声一响,红军马上撤退,撤到居高临下的物恒堂后山对恃,打了一阵,红军就撤退到石峰村去了”。2015年98岁的美坂村老人罗家文也证实了红军和白军在物恒堂后山对恃的历史,他说,当时枪声大作,吓得他躲到床铺底下。




        2015年,据98岁的房东罗家文(左三)介绍,1929年至1930年间,红军在美坂村打土豪期间曾驻扎在他家,红军曾送了很多猪下水给他家  (2015年10月17日 管其乾 摄影)



    2015年98岁的美坂村老人罗家文也证实了1934年8月上旬,红军和白军在物恒堂后山对恃的历史,他说,当时枪声大作,吓得他躲到床铺底下。


     

    ^3阿管视频2019/11/23 11:10:18

    罗从彦:承前启后的闽学大儒

     罗从彦:承前启后的闽学大儒

    2015-07-16 09:37:15 作者:项裕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沙县凤岗中心小学举行“豫章劝学”大型诗歌朗诵活动。


    东南网7月1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刘静云 肖首洲 文/图)

    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顶设藻井……走进沙县城关西门外的豫章贤祠,庄严宏伟。贤祠内高悬的清康熙御笔赐额“奥学清节”,似乎在向慕名而来的人们诉说着罗从彦先生渊博的学识、高洁的情操。

    罗从彦一生笃志求道,不惜变卖田产,多次背着干粮徒步问师求学。他从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出发去理解、接受和消化洛学,强调了在上位者进行道德修养和严格要求自己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提倡名节忠义和廉洁等道德风尚,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精神。

    时至今日,罗从彦的一些主张,如民本思想,为政者须加强道德修养,用人必须“以德器为先”等,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代大儒罗从彦更是以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的学问,成为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乃至理学交流的新桥。

    变卖田产拜师求学

    沙县人杰地灵,尤其在宋朝,曾成为闽北文化重镇。宋明时期,我国东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研究、倡导、宣传并发展“二程”(程颢和程颐)理学的学者,经过数代弟子艰苦努力,在学术上形成了有别于濂、洛、关学的独立学派,这就是“闽学”。在这一学派中,最著名的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史称“闽学四贤”。

    “闽学四贤”中,杨时以“程门立雪”求道被传为千古佳话,而成就最大的朱熹则是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李侗虽一生穷困潦倒,但因为朱熹乃出其门下,知道的人也不少。唯有罗从彦,除了在学术界,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罗从彦10岁能诗,文采焕发,13岁就读于沙县城东藏春峡的审律先生吴仪处。元祐三年(1088年),17岁的罗从彦中举。罗从彦从小就喜欢读研理学。他听说将乐的杨时得河南“二程”的河洛理学真谛,羡慕不已。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29岁的罗从彦与26岁的同乡陈渊(杨时女婿)师从于程颢和程颐的嫡传弟子杨时。杨时认为,在千人之众的门下弟子中“唯从彦可与言道”。

    杨时在将乐为守制而在含云寺办学时,罗从彦徒步前往寻师求学。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四月,58岁的杨时授越州萧山(浙江萧山)县令,萧山路途遥远,罗从彦不畏艰辛,徒步跋涉到萧山,登门求教。杨时在与罗从彦讲解《易·乾九四爻》时,曾说过“伊川(程颐)说甚善”。罗从彦为了求证,便回家变卖田产充作盘缠,特意前往洛阳向程颐请教,发现程颐所说与从杨时处听到的相差无几。从洛阳返程后,师事杨时更为虔诚。罗从彦曾先后五次到杨时所在的将乐、南京、萧山、毗陵等地问学,经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终得杨时不传之秘”。

    罗从彦学成回到沙县后,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静思,习研理学。他先后在沙县的洞天岩、南斋书院讲学论道。宋政和六年(1116年)前后,朱熹的老师李侗拜罗从彦为师,朱熹的父亲朱松也成了罗从彦弟子,此外,许多当代理学名流也纷纷投入罗从彦门下。后李侗再传朱熹,最后由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影响中国社会达700多年之久。

    罗从彦一生刻苦好学的精神十分感人,更为后人景仰。宋朝时礼部祭文称他“上传伊洛,下授延平,斯文一脉,万古是师”,是闽学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在闽学发展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承儒家诚信思想

    诚信为本,敢于担当。诚信,一直是儒家思想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沙县文联主席罗辉说:“信立人立业,以心从业。沙县人学习罗从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其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对道、释及法家批判性的吸收融合。师罗从彦‘承、传、启’之间的精华,讲求仁义礼智、修齐治平的中华道德修养。”

    敢拼敢上的沙县人,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以诚信为基,勤勉创业。沙县富口镇白溪村芦村有位养蜂户魏华铨,一次,他挑着50多公斤蜂蜜到三明市区销售。结果,一路走下来,一两蜜也没有卖出,还遭了许多白眼。问街边门店主,店主直言:前不久店里来了一个自称是卖纯天然蜂蜜的商贩。商贩现场摇蜜销售,很多人抢着买,其实是罐底藏了调制好的糖水,把大家给欺骗了。店主对魏华铨说:“像这样卖蜂蜜都能作假,我还能相信你的蜜是真的吗?”

    老魏的儿子到泉州跑销路,同样碰了一鼻子灰回来。怎么办?魏樟银想出一个办法,将蜂蜜拿到农贸市场去卖,并附赠一张售后名片。半个多月下来,虽然蜂蜜卖出不多,但留下的名片很管用,回头客越来越多。他们的诚信不仅赢得了尊重,更酿造了自己的“甜蜜”品牌。

    沙县小吃在行天下的大道上,亦以诚信为本,勤奋为荣,开放包容。正是罗从彦刻苦好学,笃志求道的精神,成为沙县人民以小吃闯天下的精神文化基因。民以食为天,沙县人把天做大,让小吃通天,行天下;沙县人不以沙小而不为,小吃如粒粒金沙,到处闪耀金光,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沙县政府服务百姓,推动小吃天下行。自1997年起,小吃搭台、文化推动、旅游提升、经贸唱戏、扩大参与、推进发展,一年一度的“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成了沙县人努力打造的“金包银”平台。闯市场、走天下,沙县小吃四处开花,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小吃的知名品牌。

    “浙江有温州,福建有沙县。”连温州人也对沙县人赞美有加,“沙县人创立的是全民品牌”。这让沙县人平添了许多自信。去年,沙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

    牵线两岸宗亲文化交流

    罗从彦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还开启了沙县和台湾罗氏宗亲的交流往来。近年来,罗从彦成为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交流的“新秀”,一代大儒以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的学问,架起了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乃至理学交流的新桥。

    以罗从彦及理学为媒的两岸文化交流,发端于2004年。当年,沙县罗氏宗亲代表罗正奎等,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结识了台湾罗氏宗亲罗丰裕等代表。原来,早在清朝乾隆末年(1795年),台湾南部几位先贤共同出资在桃园县成立仲素祭祀公业,奉福建宋代大儒罗从彦为共同缅怀的先祖。台湾罗氏宗亲每年举行祭祀活动,历经几百年,从不间断。此后,又定每年冬至前两日,举办祭祀仲素公为主的祭祖聚会,原称“仲素公祀”,后简称“冬至会”。据台湾宗亲介绍,历经数百年,后辈只知先祖是仲素公,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从各种资料中知悉仲素公本名罗从彦,祖籍福建沙县。

    2004年12月,沙县成立了罗从彦文化研究会。成立时,台湾罗氏宗亲代表也来到沙县,参加了罗从彦学术研讨,打开了海峡两岸罗从彦宗亲文化和理学交流的大门。2011年,沙县罗从彦纪念馆组织40人的罗从彦文化交流团赴台,在台湾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仲素公祀祭祖盛典和台湾罗姓族亲会,亲身感受了裔孙对先祖罗从彦及理学精神的传承。

    罗从彦的思想把台湾罗氏宗亲,甚至赖罗傅宗亲紧密地团结起来。2012年10月15日,沙县举行罗从彦诞辰940周年公祭活动,来自台湾的16位赖罗傅宗亲代表欢聚沙县,与沙县的赖罗傅宗亲代表以及有关人士一起,共同纪念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罗从彦。台湾赖罗傅宗亲总会理事长罗丰裕在沙县纪念罗从彦诞辰940周年大会上深情地说:“我们先祖几百年前由沙县辗转移民到台湾,筚路蓝缕,拓荒创业已有数百年历史,今天我们终于回到了老祖宗的故乡——沙县。”

    两岸宗亲秉承祖志,进一步增强联谊,相互往来常态化,不仅传承了罗从彦的理学思想,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今,光阴荏苒,大儒罗从彦明“理”之声,跨越海峡,悦耳缭绕。

     

    记者手记>>>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罗从彦以其独特的理解和学以致用的经世情怀,成为闽学的奠基人。罗从彦思想是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如何让历经近千年的罗从彦思想重焕光芒?沙县人做了不少努力。

    1993年,沙县将豫章贤祠开辟为罗从彦纪念馆;1997年,沙县开展罗从彦诞辰9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此后,海内外有关学术团体和罗氏宗亲会交流、联系日益频繁;2004年成立了罗从彦文化研究会;2005年5月豫章贤祠被确认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在各地群众参与罗从彦文化交流活动之时,后辈学子们了解、喜爱、传承罗从彦文化之时,罗从彦文化就这样“活”起来了。

    罗从彦留给后人的不仅有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更有连接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乃至理学交流的纽带。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是剪不断的血脉亲情。在两岸罗氏宗亲的交流中,大家阐发罗从彦的学术思想,交流彼此心得,碰撞火花,真切地展示了两岸一家亲的乡情和亲情。

    同时,沙县的教育系统也进行了传承的努力。如:凤岗中心小学编写了罗从彦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开展“潜思力行”主题演讲比赛、“豫章劝学”大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真正地走进学子们的内心世界。

    时间在推移,如何让罗从彦文化持续保鲜,继续带给后人恒久的精神滋养,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然是当前及今后一道不变的社会课题。

    信息来源:东南新闻网



    http://fjnews.fjsen.com/2015-07/16/content_16364775_all.htm



    ^2阿管视频2019/11/23 10:53:47

    怎样用好《青青的小陶河滨(毛主席在小陶)》这首诗?

       怎样用好《青青的小陶河滨(毛主席在小陶)》这首诗?

       复制给好友:  http://bbs.yawin.cn/t914799_1.html



    关于著名诗人闻捷1957年2月25日发表于《诗刋》的的史诗《青青的小陶河滨》,2015年11月26日,永安市作家协会“红色小陶”专刊编写组12人到北上抗日宣言第一镇小陶采风时,安孝义先生就曾在小陶文化站,向当时的小陶镇分管领导和文化站工作人员,以及参加采风的人员提出了他的观点,曾担任新华通讯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的著名诗人闻捷1957年在《诗刊》发表了著名的史诗《轻轻的小陶河滨》,并特别注明“小陶镇属福建宁洋县辖,原为红军老根据地”,证实证实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亲临小陶调查研究,指导中国革命。当时安孝义先生还建议“最好能在小陶镇合适的地方,立一个标志石,将这首诗刻在石头上”。可惜,安孝义先生的这项建议,至今,未有人出来接球。


    的确,提出一项建议是很容易,要实现一项好建议,却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资金问题,因此,有点难,甚至可以说“很难,很难”。


    2019年10月,安孝义先生的《的后续报告》一文,在《永安论坛》被设为高亮推荐文章,在我所居住的石门花园物业小区,一些退休老人在闲聊的时候,也提到《青青的小陶河滨(毛主席在小陶)》这首诗,说明在手机互联网时代,很多市民都知道了这首诗,也知道了安孝义先生的大名。


    我互联网搜索中找到的《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0)》获悉,小陶镇和青水乡已纳入福建省红色旅游小镇,用好《青青的小陶河滨(毛主席在小陶)》这首诗对于提高广义长征最早的出发地、北上抗日宣言第一镇小陶镇的红色文化内涵具体很强的现实意义。按照安孝义先生的建议“最好能在小陶镇合适的地方,立一个标志石,将这首诗刻在石头上”,可以,把这一亮点,变成可观、可感、可读的红色景观,增强福建省红色旅游小镇小陶镇的红色魅力,因此,我很希望小陶镇范围内有人出来接球。


    现在最难的问题,可能是资金问题,要立标志石,首先要有人出来买单,谁来买单?这是一个问题。


    其次,这个标志石立在哪里?由于防洪河堤和人工建筑的改变,现在小陶镇文川溪畔的生态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立标志石头的地点,首先要符合《青青的小陶河滨(毛主席在小陶)》这首诗所描写的意境和场景。据我的观察,在小陶镇,可以立这个标志石的地点,可能只有老二中古樟树边上(也就是老文化站边上的河滨公园)了,或三十年代被称为老街一带的小陶河边了。


    当然,在小陶镇老一辈人的口传中,很多老人都说毛主席到过小陶,有的说,谁谁的父亲、谁谁的爷爷背毛泽东过河,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小陶镇美坂村也有这样是传说。因此,如果小陶镇的财力无力接好这个球;我建议美坂村出来接这个球。


    为什么说,美坂村有条件,也有能力来接好这个球呢?


    首先,从美坂村的百灼洋到流口,再到中坂桥一带,都还保留有算是比较原始的河道,也可以称为“美丽河道”的文川溪,也算是小陶河滨的一段,符合诗歌中的意境和场景,其次,在美坂村民间有的说,谁谁的父亲、谁谁的爷爷背毛泽东过河的传说。从财力看,美坂村已在罗天雄担任村主任期间完成了美丽乡村的基础建设;往后,还有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300万元的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中央财政拨款,建议美坂村在制定《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美坂村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时候,结合考虑。建议立石的地点有三处,第一处,建议就立在流口现美村标志石的松树旁,作为一个景点,可吸引前往石峰村、垇头村、罗坊乡及加福、曹远、永安线路的人流关注;第二个合适的地点,放在美坂村五郎庙进去的转弯处河滨绿竹林旁(也就是通往物恒堂和树德堂的路口)一带,第三个地点就是在美坂村真武庙附近的古樟树一带河滨。三个地点比较,我的看法还是放在流口现美村标志石的松树旁一带最后,因为,那里是美坂村的门户,可与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美坂、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美坂、闽中四贤罗从彦后裔古建筑等称谓一并立牌,可吸引前往石峰村、垇头村、罗坊乡及加福、曹远、永安线路的人流关注。



    建议美坂村在制定《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美坂村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时候在流口现美村标志石的松树旁一带(本图左侧河滨松树旁)立石刻诗(管其乾 摄影))

    ^1永兴好运来_12019/11/13 11:47:56

    毛主席来过小陶

    很久以前在二中读书的时候就听说小陶有人背毛主席过河,看来这还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喽。
    2024 福建·永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