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
  • 读《清流道光县志》

    张水藩  2020-2-20/2020-7-29  69470点  80帖

    ^主张水藩2020/2/20 15:50:19

    读《清流道光县志》

    读《清流道光县志》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微信号 文史随笔读 [IMG=]功能介绍: 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前几年把《清流道光县志》用白话读了,现在把它在这里发布,想帮助阅读文言文有困难的朋友,更好地了解历史。为了让读者能有个对校,征得史志办同意,把原文和我的白话读文一起发表。

    原文:

    卷首

    清流县志叙

    我朝自定鼎以来,统一区宇,人安六合,垂二百余年矣。凡夫土地、舆图、山川、风土、人物冠裳之盛,功业文章之美,备详一统志。下及直省、府、州、县、卫,皆有志乘。予恭膺简节,出守汀南。数载于兹,适上宪修辑通志。檄各照事宜,留心采访。汀郡八邑,开局伊始。清流乔令赍所缴省局稿本,丐序于予,余为之弁言简端。


    清邑自宋开县后,志凡三修。然陈、邓二令旧本,世远年湮,既多缺失。王令增修,年岁颇近,而其所载记,亦不尽满人意。作史难,作志尤难,此古人所以有五难之论也。


    今本,厘为十志,仿郑渔仲《通志》之例。若舆地、建置、赋役、职官、学校、选举、人物、艺文、食货、杂志。先撮其纲,后系其目,义例贯串,秩然不淆。则志虽非史,亦未始非史之遗矣。莅斯土者不沾沾于簿书、钞谷,而留意于此,即有心民瘼者之所为也。余尤喜其因通志之修,而邑乘兼成且速。是役也,纂修者若而人,分校者若而人。向非令之治,洽于人心,而邑之绅士应之如响,能若是哉。是为序。


    道光九年己丑腊月 吉旦


    吉旦知汀州府事长白觉罗诚善撰


    张水藩读文:

    清流县志叙


    追溯我(清)朝历史,自从建国以来,统一境域,人民安居乐业,已将近200年了。凡是关于土地疆域,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名人志士,衣冠服饰的繁盛,伟大的功业,隽永的文章,全部都很详细地反映在《一统志》里。以及各省、府、州、县、卫都会有的志书里,这些内容也都有反映。我恭敬地接受上司的选拔调度,出发来汀江之南履行镇守之职。在这待了几年,刚好碰到上司打算整修编辑通志。于是发文要求各地遵照执行,留心做好采访收集报送事宜。汀州郡下属的八个县,还在开始行动的时候,清流的乔有豫县令就带来了准备报送省里的县志初稿,请求我给写个序。于是,我就写了这个序言,放在县志的开头。


    清流县从宋朝开县以来,县志编修了三次。然而陈桂芳和邓应韬两位县令编修的旧县志,年代久远,缺失的内容很多。县令王士俊增修的县志,年代虽然比较近,但这书所记载的内容,也不能叫人满意。写史很难,写这个面面俱到的“志”就更难了,这就是古人有“五难”说法的原因。


    现在这本县志,分为十个方面,仿照南宋郑渔仲《通志》的体例。像舆地、建置、赋役、职官、学校、选举、人物、艺文、食货、杂志这些部分,都是先提纲挈要,再列条目。这样体例就贯穿井然,顺序就不会错乱。志书虽然不是史书,也不见得就不是史书的的衍生物。莅临到这个地方的长官,不要沾沾自喜沉溺于钱粮账簿和钞票谷物。而是要能够留心上面所列举的这十个方面,这就是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所应该做的。


    我特别高兴的是由于这次修通志,而促成清流县志的快速编成。这次清流修县志,负责编撰的有几个人,分头校对的也有几个人,是多人合作完成的。清流以前并不是乔有豫县令管辖,由于乔县令和清流老百姓关系融洽,所以地方绅士积极响应修县志的号召,才能够这样快速完成。这些就作为序言了。


    道光九年己丑年腊月 初一


    知汀州府事长白觉罗诚善撰


    读后:

    古代官员并不像现在一步步历练出来,都是从一介书生直接到县令位置上,志书记载的事,就是县令们所要做的事,所以古代志书是很重要行政参考书。据说朱熹到一个地方当官,就要一册一志,一个是钱粮簿册,一个是当地志书。抓住这两本,也就抓住这个地方的财政和风土人情,官就好当了。也就是觉罗诚善所说的“莅斯土者不沾沾于簿书、钞谷,而留意于此,即有心民瘼者之所为也。”


    觉罗诚善是长白山镶黄旗满州人,“笔帖式”出身。“笔帖式”为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笔帖式”出身的人晋升比较快,一方面是八旗子弟,另一方面是在领导身边,他们的模式被称为“ 八旗出身之路”。写过这个叙的第二年,觉罗诚善就到厦门上任了。


    我用白话把原文读出来,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不同看法欢迎提出。

    转自微信公众号 文史随笔读


    ^79张水藩2020/7/29 20:00:38

    喜欢这帖子的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fjqlzsflqh

    喜欢这帖子的朋友,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fjqlzsflqh


    文史随笔读

    微信号:fjqlzsflqh


    • 功能介绍:
    • 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78张水藩2020/5/27 10:35:29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坛壝)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坛壝)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gh_be5433f630d6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坛壝

        坛之设有三:曰社稷,曰山川风云雷雨,曰邑厉。而社不屋,受风霜雨露,以达天地之气,尤所当重。若使有事,则其为谒款。事过,则弃为草莽;非所以敬神而重国典也。按:祀社稷于西郊,西,阴之成;祀山川于南郊,南,阳之盛;祀邑厉于北郊,北,阴之极;各有取义,司祭者不可不慎。

        社稷坛  在县西一里许,朝真坊。祀土五谷之神,神牌以木为之。一曰县社,一曰县稷,左稷右社。则藏于城隍庙,祭日方设于坛。每岁春秋二仲上戊日,正官莅祭。

        山川风云雷雨坛  在县南门外三港演武亭左。礼诸侯祭封内山川之神,令长视古诸侯,于法得祀,以本县城隍神合祭。中曰:“风云雷雨”,左曰:“境内神”,右曰:“城隍神”。岁春秋二仲上已日,正官莅祭。  

        邑厉坛  在县北二里许,祭邑之无祀者。每岁清明、中元、十月朔,凡三祭。先期三日,县牒告城隍。至日,迎城隍神位于坛上,以主之。设无祀鬼神,于坛下,正官至祭。

        先农坛 在城东萧坑原,离城四十里。


    张水藩读文:

                坛壝

        坛的设置有三种:一叫社稷,二叫山川风云雷雨,三叫邑厉。而社稷不用房屋,要接受风霜雨露,以转达天地之气同步,这是它特别重视的。如果有了事情,它就成为虔诚拜谒对象,事情过了,就丢在为草莽中,实在不是敬神而重国典的做法。据考查:在西郊祭祀社稷,西边是阴所成的方位;在南郊祭祀山川,南边是阳极盛的方位;在北郊祭祀邑厉,北边是阴之极的方位;各有各的含义,主持祭祀的人不能不谨慎。

        社稷坛 在县城西一里左右的朝真坊里。祭祀土地、五谷的神,神牌用木头做的。一个叫县社,一个叫县稷,左边稷右边社。神牌就藏在城隍庙里,祭祀的那一天才请到神坛。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县里的正官亲临致祭。

        山川风云雷雨坛  在县南门外,三港演武亭左边。礼拜诸侯祭祀辖境之内的山川之神,让长久重视古代诸侯,在法理上要祭祀,和本县城隍神合祭。中间的叫:“风云雷雨”,左边的叫:“境内神”,右边的叫:“城隍神”。每年春秋第二个月上旬已日,县里主官亲临致祭。  

        邑厉坛  在县北城二里左右,祭祀县里没有后代无祭祀的野鬼。每年清明、中元、十月十五日,共有三次祭祀。提前三天,县府衙门公文在城隍庙告示。到祭祀的日子,迎城隍神位到坛上,以主位受祭。设立没有后代祭祀的鬼神位在坛下,县里主官至祭。

        先农坛  在城东萧坑原,离城四十华里。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坛壝)

       坛壝就是祭祀的场所,社稷坛、山川风云雷雨坛、邑厉坛文章里都做了介绍,不再重复。

    先农坛稍做介绍,先农为我国古代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77张水藩2020/5/26 11:00:10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20)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20)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gh_be5433f630d6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烈士祠 在炜埔附吕公祠内。烈士邓珤剿贼捍卫乡民,仗节而死,因附祀焉。

                         余祎《烈士祠诗》

        烈士祠前草,秋来几许长。怪他南土产,亦有北方强。莫恨功难立,须防勇易伤。九泉如可作,还与细商量。

                        叶元玉《烈士祠诗》

        杨梅径口血疮新,七十年来迹未陈。自挺一身当众贼,果能半日活千人。巍巍祠宇天应报,郁郁阴魂气始伸。却愧无功窃祠者,乾坤何处可容身?  

    附记

        忠谏祠  在湖鲤坑。明分巡漳南道金节为礼科给事,累秩参藩。伍可受立。


    张水藩读文:

     烈士祠 在炜埔,附在吕公祠内。烈士邓瑶围剿盗贼捍卫乡民,仗节而死,所以附在一起祭祀。

                         余祎《烈士祠诗》

        烈士祠前草,秋来几许长。怪他南土产,亦有北方强。莫恨功难立,须防勇易伤。九泉如可作,还与细商量。

                       叶元玉《烈士祠诗》

    杨梅径口血疮新,七十年来迹未陈。自挺一身当众贼,果能半日活千人。巍巍祠宇天应报,郁郁阴魂气始伸。却愧无功窃祠者,乾坤何处可容身?  

                 附记

    忠谏祠 在湖鲤坑。明朝分巡漳南道金节为礼科给事,累积官秩到参藩。伍可受立。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20

    伍可受(生卒年不详),字以大,号冲吾,汀州清流县(今福建清流县)人。万历元年(1573)进士,授容县知县。万历十一年(1583),擢南礼科给事,因弹劾辅臣许国,谪万载县丞。万历十三年(1585),起开封府推官,迁南京户部陕西司主事,榷关广陵,有清誉。万历二十二年(1594),擢云南佥事,转山东参议,以入贺归省,卒。著有《博艺堂稿》、《焚馀草》、《谪居草》、《代奕吟》诸集。

    ^76张水藩2020/5/25 8:36:06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9)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9)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gh_be5433f630d6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报德祠  在寺前街城隍庙右。邑人两浙学道李于坚子、李言平粜救荒,以全七里饥民,民深德之。绅士里民佥呈,辇金购地,立祠祀焉。康熙三十八年,知县汤传榘重修。

                    张嶙然《题李公乔梓救荒报德祠记》

        今夫星列十钱八谷。而苍宇之下,不能概称含哺者,天无全功也;壤纪地乳石膏,而黄舆之上不能保无枵腹者,地无全能也。惟有干济天地之人,则人将天之,地之矣。

    清邑李公,干济天地者。岁登戊子,鄞江八(注:据原版改入为八字)属赤地。则旱魃为灾,一犁无下尺之泽。绿林则伏莽左侧,万肩多攘夺之艰。无饘鬻子者,升(注:据原版改开为升)价男而斗价女;割腹藏珠者,玉视粒而土视金。清于八(注:据原版改入为八)属,地最硗瘠。浙粤之冲,行李之往来,脱骖而脱驾者几何;乘泊鹢而舍舟者几何,旅咸嗷嗷待哺焉。先是,清邑虽稍积赈廪,厥后,守令岁月更易。或贸同贾竖,则囊肥而府竭,或贷狥肘腋,则役饱而民嗷。

    蕞尔清邑,际此数端,犹获安堵以有今日者,伊谁之力?益介翁偕其公郎何翁绸缪:殷户计业之多寡,为劝其输粟若干;贫窭计口之多寡,为定其籴粟若干。虞户口之冗也,散之方里。不致摩肩摄足,而老稚无馁。虞姓名之紊也,稽之保正。不致甲饶乙鲜,而乡客均恩矣。虞仓箱之匮也,出镪锾遍贸四境,转输既多,而售值随廉矣。虞彳亍之阻也,纠丁壮捍御中途。拥卫既众,攫攘靡忧矣。

    行之三阅月,窭民出饥殍之厄,富室免抢攘之患。既而巷歌途诵,乡感客怀。诸生余、廖、雷辈镌石志之,请予记。

        予以李公昔视学吾浙。冰玉为悬珠玑,咸握人思。成我之恩,予固山之,斗之。今平粜于尔清,人戴生我之德,予且天之,地之矣。夫绘天地者难为采,世岂有能誉尽天地者哉!虽然,镌石于清,仅尔清舆情也。当今普天之下,仰望干济天地之人。若际大旱,李公两世行将作霖雨,以苏四海饥馁者,宁特乡邑之歌诵感怀也。方且戴之而忘其高,履之而忘其厚矣。戋戋之石,何足以云。

                          王协《咏李公救荒册》

       救荒谁谓策无奇?屡见先生大有为。不事赵苏增与减,岂徒富范法兼师。苕华(注:苕华;花名。即凌霄花。)免叹三星(注:三星指日、月、星。)留,杼轴(注:杼軸音注轴zhù zhóu。谓财物耗空。)因留二月丝。值此旸时勤一扇,薰风拂拂动南枝。


    张水藩读文:

    报德祠  在寺前街城隍庙右边。本地人两浙学政李于坚、子李言平价出售储粮救济灾民,因而保全全县七里的饥民,百姓深深感戴他们。绅士百姓全都要求,凑集金钱购地,建立祠宇祭祀他们。清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县汤传榘重修。

                张嶙然《题李公乔梓救荒报德祠记》

        现在天星虽然列有十钱、八谷,但普天之下,不能一概说都是吃饱饭的人,因为天也没有这么全面的功能;土壤中记有地乳、石膏,而大地之上也不能保证没有空腹的人,是因为大地也不是全能的。只有成就天地的人,则人就会像对待天地一样对待他。

    清流李公是个成就天地的人。在戊子年,汀州属下八个(注:据原版改入为八字)县赤地千里。旱魔为灾,没有一块一尺大的田地可以下犁。绿林好汉就埋伏在莽莽原野附近,百姓多有被掠夺的艰险。人们没有稠粥吃而卖孩子,男孩子就值一升(注:据原版改开为升),女孩子只值一斗;那些破肚藏珠爱财如命的人,为了活命也不惜拿金玉换粮食。清流在汀州八(注:据原版改入为八)县中,土地最坚硬瘠薄。地处浙江广东通行的大路中,旅行往来的人,有多少人半途中下马车下马背的;有多少乘船的旅客走出船舱,这些旅客没有食物全都嗷嗷待哺了。这之前,清流县府稍微有聚积些粮食作为赈救贫民的措施。后来,随岁月不断更替变化,官员有的和奴才商人一起贸易,这样就肥了私囊而穷了官府;有的徇私借给左右亲近,这样则官吏中饱而百姓饥寒。

    小小的清流县,遭遇这几方面的问题,还能获得今天安定的原因,是谁的贡献呢?是益介老先生和他的公子郎何翁事前准备:对富足人家计算他家业有多少,作为参考劝他捐献粮食若干;贫穷人家计算他人口的多少,作为参考安排他购买粮食若干。考虑到户口的繁琐,把具体操作分散在地方的里正手里。不致于要摩肩接踵拥挤着去买卖粮食,而保证老人孩子不会挨饿。考虑姓名可能出现紊乱,责成保正负责核查。不致于甲多乙少,这样本乡的、客居的均能受惠了。考虑到仓库储存的不足,拨出银子钱币到周边做粮食贸易,辗转运来粮食就多了,因而售价随着也低了。考虑到路途隐患阻塞,纠集丁壮在途中巡逻保护。巡防保卫既然这么多,争夺抢劫的事也就不用担心了。

    经过三个月的实行,贫民走出饥饿而死的困厄,富裕人家免于被抢劫的患难。不久街头巷尾都在传诵,乡人感戴旅客怀恩。几位儒生余、廖、雷等人准备刻石记载这事,请我写记。

    我因为李公以前督学我们浙江,而认识他。他高尚贞洁的人品像是高悬的明珠,把全部的人心都吸引到他身上。他成就我的恩情,我当然像泰山一样看重他,像北斗一样向着他。现在他在清流将粮食平价出售于你们百姓,人们感戴他有再生之德,而且给予他天地一样的崇拜。画天地的人很难给它上色采,世间难道真的有能把天地的美说透彻的人吗!尽管在清流把他镌刻在石头山,也仅仅是你们清流的舆情。现在普天之下,都是仰望有成就天地的人出现。如果遭遇更大干旱,李公两代人就将作为甘雨,以舒缓四海饥饿的人,难道就只是清流县乡的人在歌诵感怀他吗。尚且覆盖了他,而忘了它的高,承载了他,而忘了它的厚。小小的石碑,不足以说什么。

                  王协《咏李公救荒册》

       救荒谁谓策无奇?屡见先生大有为。不事赵苏增与减,岂徒富范法兼师。苕华免叹三星留,杼轴因留二月丝。值此旸时勤一扇,薰风拂拂动南枝。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9

    张嶙然,浙江义乌县人,明朝进士、清朝政治人物。崇祯十三年,登进士,历官河间府知府。顺治二年,升任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天津饷道。其实这个人还投靠过李自成,算是三朝的人。  

    ^75张水藩2020/5/24 8:18:19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8)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8)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gh_be5433f630d6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忠烈祠  在县城东,龙津桥尾。元伍宗尧父子忠烈死义,有司春秋致祭,动支纲银。康熙年间,重修。   

            周起元《重修伍氏忠烈祠记》监察御史,海澄人(注:周起元字仲先,号绵贞,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翌年成进士。福王时,追谥忠惠。)

    清流伍姓,故春秋时子胥后裔也。由武林入闽,徙麻沧。麻沧,即古清流地,县设,改今名。盖自唐宋迄今,簪缨不绝,称古族云。入元,有伍公讳宗尧者,聪异慷慨,侠节自喜。先是,其王父讳龙光者,受元命开万户府,于樵川。风清铃阁,功奏铙吹。家世文武,以故宗尧公娴兵丁。

    元之季,盗起,邑推公为长。率士卒设方略御之,境赖以安。至元庚子,江西邓克明犯境,公御之。阅月弗克,且使人说之降。公曰:“淮甸有圣人出矣,吾辈当全城以待,不胜则死,奈何降?”子希稷、希明、希周、希孔齐奋曰:“父能死忠,不肖辈不能死孝乎?”于是同决战而死。时当太祖馘汉灭吴之际,清流尚辖元参政陈有定,表扬之举固无望于胜国也。至戊申混一,而干戈甫定,人乐因循,有司失于题请。迄正德之年,汀守蔡公始表祀于郡乡贤祠。且竖碑学宫,而当时公为之记。嘉靖五年,督学邵公始祀于本邑乡贤祠,且建坊旌于郡学之右。

        先是,公死贼后,止遗孤道祥六岁及希稷一孤焉。家仆进安等、堂弟宗胜、宗旺等率众复仇,贼寻遁。于是葬公父子邑南郊田背山。建祠宇于邑门外龙津桥东,阖邑建祠。岁久圮坏,裔孙福濡、寿高等督族众出资修葺。且架旁屋,收僦金以增秋祭。久之复圮。福濡、寿高及冢嗣孝廉仪,昌言之。而寿庚、寿臧、寿新,冠带椽琴煌,冠带耆民勋丞,邑弟子员伸、显宗及旸,中道同襄盛举。费金钱若干缗。多方拮据不足,仗义声众,务底于成。瓮宇榱桷,焕然一新。当公父子逐贼时,欧阳真人现神卫之,昔已并祠。至是,改祠于堂之前宇,改门于祠之右。庑事告竣,不可无记,且走而属余。余时衔命巡鹾淮上,百务傍午,且不文,然予于孝廉君年谊甚挚,不可辞,乃为之记。

       余惟公家奢、尚、员父子,遭无极之谗。奢可以无死也,而死楚,不忍明过于君也;尚也可以无死也,而死,不忍专痛于父也。天下不忍绝忠良之后,遂今员有后,以至今日。今公父子之忍于死,皆其不忍君、不忍父。子心为之,前后如出一辙。毋亦家法、心法世相传欤?不然,当元人逐鹿之秋,稍稍屈节,于以乘便图雄霸;或观望择所事,是俱不难。乃竟甘心骈就死地,以待圣主。是何见之卓,力之定也!称之曰“忠孝烈士”,宜哉。嗟夫,欧阳真人卫于逐贼之时,而不卫于死贼之日,是天明以完节成之于始。当时湮没,至正嘉之际,始获表扬。盖论定则无摇,事久则靡晦,是天以完名成于终。天之巧于报也,往往然矣。

      ‍ 虽然,天祚忠贤之后,且未已也。即今蜀绵州福濡,贻功懋著,天子敕命,荣及先世。而孝廉海内首推胜流,勋名正在升恒之始。且闻人辈出,若寿槐、寿庚、熔常、伯任、伸立、宾显、宗康民者,均足为昭代羽仪,盛时柱础。凡宗尧公以待圣主而未躬会其报者,当食报于后,无疑也。是又非吴、楚分裂后,受命胜国时,有限之事功,可较隆而论列也。

        裴恭靖公祠  在县南。天启六年,府县二学及乡绅里老,佥呈专祠。知县娄光远申详院道,准建。有司春秋致祭,动支纲银。仍给衣巾奉祀。顺治年间,重修。

                      廖光弼《谒恭靖公祠》祠诗最多   

        衡文天都重陪京,论定枫宸赐易名。千载粉榆勤荐甲,一时尊俎靖呼庚。民怀尽堕看碑泪,帝眷长流奕庙情。瞻拜绯衣齐景仰,羹墙(注: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俨尔见平生。


    张水藩读文:

       忠烈祠  在县城东龙津桥尾。元朝伍宗尧父子忠烈死义,主管祭祀部门春秋都会祭祀,费用从国库纲银里开支。清朝康熙年间,重修。    

            周起元《重修伍氏忠烈祠记》监察御史,海澄人,

    清流姓伍的,是以前春秋时伍子胥的后裔。由武林进入福建,迁移到麻沧。麻沧,就是古代的清流,设县后,改现在的清流。大概从唐宋到现在,高官显宦层出不穷,算是历史悠久的望族了。到了元朝,有个伍姓叫宗尧的人,聪明异常慷慨大方,以侠士的节操自持。在此以前,他的祖父叫龙光的人,受元朝的命令在樵川开万户府。治下社会清平,庆功奏演铙歌。家世文武兼备,因为这个缘故宗尧公娴熟兵丁战法。

    元朝的末期,盗匪四起,地方推举宗尧公为总长。率领士卒设计谋抵御盗匪,境内赖以获得平安。到元朝庚子年,江西陈友谅部将邓克明进犯境内,宗尧公抵御他。经过一个月邓克明不能攻克,且派人劝说宗尧投降。宗尧公说:“淮河流域有圣人出来了,我们应该全城以待,不胜就死,怎么要投降?”儿子希稷、希明、希周、希孔一起奋勇说:“父亲能为忠而死,不肖的后辈不能为孝而死吗?”于是一同决战而死。当时明朝太祖正在攻汉灭吴之际,清流尚且是元朝参政陈有定管辖,表扬之举肯定没有希望从灭亡的国家得到。到戊申年明朝统一了天下,可是战争才刚刚结束,人们乐于因循守旧,有关的官吏失于奏请。到正德年间,汀州太守蔡公才开始在郡乡贤祠表彰祭祀。并且竖碑在儒学宫里,而当时蔡公为他作了记。嘉靖五年,督学邵公才开始在本县乡贤祠祭祀宗尧,而且建牌坊在郡学的右边表彰他。

        在此之前,宗尧公战死于盗匪后,只有遗孤道祥才六岁,以及希稷的一个孤儿。家仆进安以及宗尧堂弟宗胜、宗旺等人率领群众准备复仇,可是盗匪很快就遁逃了。于是埋葬宗尧公父子在城南郊外田背山的地方。建祠宇在县城外龙津桥东边,建祠是全城的人共建的。年久坍塌,裔孙福濡、寿高等督促宗族众人出资修葺。并且在旁边架屋,收取租赁资金以补充秋祭的费用。时间久了祠宇又再坍塌,福濡、寿高及嫡长子举人仪等人,共同发起修复倡导。而寿庚、寿臧、寿新,官吏琴煌,退休官吏勋丞,地方子弟员伸、显宗以及旸等人,中途加入并齐心协力完成修复祠宇。花费金钱若干千文。多方筹措还是拮据不足,最后仗义的人齐声出力,必须取得成功。屋宇屋椽,焕然一新。在当时宗尧公父子追逐盗匪的时候,欧阳真人显灵保护他们,过去就已经一并供奉在祠。至此,改祠于大堂的前宇,改大门到祠宇的右边。房屋的事完成了,不能没有记,他们跑来找我而且把写记托付给我。我当时遵奉命令在淮上巡查盐务,百务傍午,而且不擅长著文,然而我和孝廉君仪是同科举人交谊很诚挚,不能推辞,就为他作记了。

       我想宗尧公家祖宗奢、尚、员父子,遭到费无极谗害。伍奢可以不死,而死在楚国,不忍心让人觉得比国君聪明啊;伍尚也可以不死的,而死,不忍心父亲单独承受痛苦啊。天下不忍心绝忠良的后代,就有现在伍员的后裔,一直到今天。现在宗尧公父子甘愿去死,都是他们不忍心君、不忍心父。从子臣的内心去做,前代和后代如出一辙。莫不是也是家法、心法世代相传啊?要不然,当蒙古人逐鹿中原的时候,稍微屈节忍受一下,是可以乘便图雄称霸;或者观望待机选择可靠的主人,都是不难的。而竟然甘心一起奔赴死地,并以此等待圣主。是何等的卓见,何等的定力啊!称他们叫“忠孝烈士”,是应该的了。哎,欧阳真人在他们驱逐盗匪的时候护卫他们,而不在盗匪杀死他们的时候护卫他们,是老天明显以完节作成他们在开头。就在那个时候埋没,一直到正德嘉靖这段时间,才获得表扬。大概结论判定就不会反复了,事情久了就会越来越不模糊,是老天以完名成就他们于结尾。天的报应往往就这样巧妙啊。

    虽然,老天赐福忠贤的后代,而且没有结束的时间。就像现在四川绵州福濡,遗留功绩显著,天子命令,荣光耀及先世。而孝廉仪海内首推的名流,功名正处在事业发达的起步阶段。且宗族名人辈出,像寿槐、寿庚、熔常、伯任、伸立、宾显、宗康现在是平民,均足为政治清明时代的楷模,盛世时节的社会中坚。凡是因宗尧公待圣主而还没有亲身受到报应的,应该在以后会受到报答,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已不是吴楚分裂后,受命已亡国家时,所受有限的事功可比较轻重而列论的。

       裴恭靖公祠  在县衙南。明朝天启六年,府县两级学府以及地方乡绅长老,全都呈文要求建专祠,知县娄光远详加申报院道,获准建专祠。有关官员春秋致祭,开支从纲银出。沿袭制度供给衣巾奉祀。清朝顺治年间,重修。

                   廖光弼《谒恭靖公祠》祠诗最多   

    衡文天都重陪京,论定枫宸赐易名。千载粉榆勤荐甲,一时尊俎靖呼庚。民怀尽堕看碑泪,帝眷长流奕庙情。瞻拜绯衣齐景仰,羹墙俨尔见平生。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8

    周起元(1571年-1626年)明代官员,东林七君子之一。字仲先,号绵贞,福建海澄(今漳州龙海)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御史任上,上疏力斥诋毁东林故,谪为广西参议。天启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指控织造太监李实贪恣不法,又为苏州同知杨姜辨冤,遭魏忠贤恨,被诬为乾没帑金十万两,逮入狱中,拷掠至死。有《周忠愍奏疏》。

    ^74张水藩2020/5/23 9:38:17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7)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7)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gh_be5433f630d6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九龙王庙 在县水东。至元间建,毁于寇。天顺间,雷姓者复建。万历十七年,邑民又修。嘉庆五年,大水漂没。今移建在上。   

        惠利祠  在龙津桥头,祀惠利夫人。按夫人家世无可考。俗说即明溪圣七娘,详载《归化县志》。宋文天祥过国母岽,有“惭愧明溪圣七娘”之句。圣一作莘。则夫人似在宋以前。庙建于元至正二十一年。明成化间,邑人雷永良买左畔民房充广庙基。正德元年,本坊重建。万历十年,又修。崇祯九年火,十年,通邑重建。至顺治四年火,十年,托李于坚夫人梦,重建。据府志:有客宿于归化驿馆,月夜闻吟声,客使反之。次日,题《月下》夫人诗于壁而去。

                            夫人《月下》诗

      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笄年(注:笄年音机jī nián。谓女子成年。)父母常爱怜,遂选良人作鸳侣。五季乱兮多寇盗,良人被命事征讨,因随奔逐道途间,忽惹山岚命丧天。军令严兮行紧急,命既没兮难收拾,独将骸骨葬明溪,数尺孤魂空寂寂。屈指经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萧然,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

                文天祥《吊惠利夫人》诗宋丞相。吉安人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乱,惭愧明溪圣七娘。圣一作莘,夫人姓也。


    张水藩读文:

       九龙王庙  在县城的水东。元朝至元年间建的,毁于盗匪,明朝天顺年间,雷姓的人再建起来。万历十七年,城里人又修了,嘉庆五年,大水漂走,现在移建在上面。   

        惠利祠  在龙津桥头,祀奉惠利夫人。考查夫人家世没有踪迹可查。传说就是明溪的圣七娘,详细内容记载在《归化县志》里。宋朝文天祥过国母岽时,有“惭愧明溪圣七娘”的诗句。“圣”字还有作“莘”的,这样说夫人好像在宋朝以前的。庙首建在元朝元至正二十一年,明朝成化年间,本地人雷永良买左边民房扩广庙基。明朝正德元年,本坊的人重建一下。万历十年,又修理了。崇祯九年失火,十年,全县一起重建。到清朝顺治四年又失火,顺治十年,托李于坚夫人梦,重新建起。根据府志记载:有客人住宿于归化驿馆,月夜听到吟诗的声音,客人让她反复吟唱。第二天,题《月下》夫人诗在墙壁就走了。

                     夫人《月下》诗

      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笄年父母常爱怜,遂选良人作鸳侣。五季乱兮多寇盗,良人被命事征讨,因随奔逐道途间,忽惹山岚命丧天。军令严兮行紧急,命既没兮难收拾,独将骸骨葬明溪,数尺孤魂空寂寂。屈指经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萧然,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

                  文天祥《吊惠利夫人》宋丞相。吉安人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乱,惭愧明溪圣七娘。圣一作莘,夫人姓也。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7

    文天祥(初名云孙,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虽有一腔热血报国,怎奈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得不到重用。1274年,临安告急,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驰援临安,苦战不敌。谢太后执意投降,派他与元朝谈判,被扣留后逃脱。他继续领兵抗元,兵败被俘,1283年于大都就义。

      阅读

      ^73张水藩2020/5/22 6:57:53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6)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6)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gh_be5433f630d6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惠烈祠  在县城城隍庙仪门右边。一在仓盈里玮埠。乃知县吕镛死节所也。正统间,里民义侯死节,立祠以祀。嘉靖五年秋,提学副使邵锐重其节,特檄于县专祠致祭外,更劝清邑诸生以义助银。命县丞张鏊,玮埠死所,扩基建宇,授(注:据原版改援为授)田以祭。又以同死事邹巡检、代死老人魏得礼以及烈士邓珤(注:据原版改瑶为珤)配享。且访得礼二孙,主其祀。时县丞张鏊置地二区,翼之。庠生雷瑄捐禾税三十秤,助之。若乃经营规制,则训导吴应时督其事。详见提学邵(注:据原版改邹为邵)公碑记。

                                  邵锐《惠烈祠记》

          予读《闽志》,得清流吕侯镛死贼事,甚壮。感叹起立,曰:“毅哉侯,捐其驱以卫其民,斯实良牧也已。”爰奉部檄简祀名宦,乃白诸巡按御史杨君端,奉以专祠,用广德意。

      按学闻侯死玮埔,亟遣丞博驰往,进厥寿者问故。曰:“正统戊辰,沙、尤寇炽。冬十一月,贼将陈正景拥众掠我梦溪,进逼铁石矶。巡检邹姓者,属有官守,群执以来攻我玮埔。侯提乡兵远赴吾急,戮厥二总:罗姓、姜姓,尤溪人势几振矣。

      寡莫胜众,终且被执。耆民魏得礼挺(注:据原版改梃为挺)往说贼,曰:“侯善抚我,实我父母,奈何见执?我子民也,敢不代死?”贼故逞暴,杀魏暨邹,胁侯裒金以赎。不听,翼日死之。寇退,魏茂卿躬为殓葬。复即吾土,倡厥遗黎,象祀惟谨。水旱疾疫,辄往乞灵。较诸志语益详以核,兼奉邹、魏故主以呈。盖命之侑者,礼失久矣。顾得诸野,独非幸耶?

      邑既有祠,复进诸生图葺所谓故祠者,用慰民望。佥以义助,弗烦于官。且念得礼嗣孙贫甚,治舍授田,俾职世守,揆事正言。祠命“惠烈”,有赫大书,永示昭揭。呜呼,闽环山海以邑,自昔患寇,寇且窘矣,焉用蔓?不幸或蔓,百尔郡邑画地以守,效死勿去,寇将奚往?顾弗尽然,此予所甚隐者。侯德宜民,民与偕死,报祀有请,志述故在。

      景泰初元,余寇复作,民用骇窜。邑椽邓珤(注:据原版改瑶为珤)者,往扼诸隘。手歼其冲,贼乃引却。业被重伤,倚右僵死。贼顾疑其生也,不敢复逼,一时脱祸者甚众。汇附侯祠,实应祭法,故附之令。

                             伍晏《惠烈祠》

          黑风夜撼水声急,为侯不平为侯泣,皂袍剑血鬼火封,灵气土花不忍镯。侯兮一死真可怜,轰轰烈烈雷行天,诗载太史耀双壁,功名可许图凌烟?怜侯死,崇侯宇,蔓草寒烟倍凄楚,哀鸣诉天天亦苦。书生怀人思吊古,仗剑挥歌泪如雨,民心无处觅忠魂,千古椒馨奠兹土。

                            叶元玉《惠烈祠》

      豺虎纵横日,孤城势己危。杀身当此日,报国是何时?正气乾坤塞,精神草木知。凭谁收国史?泪洒一题诗。

                                渭《悼父死节》

          一死谁云有不宜?皇天厚土鉴斯疑。只知存殁是都是,安计行藏危不危。山色尚留当日恨,滩声扰带昔年悲。豚儿万里空啼血,幸有新诗太史遗。


      张水藩读文:

       惠烈祠  在县城城隍庙仪门右边。一个在仓盈里玮埠,乃知县吕镛死节的处所。明朝正统年间,地方百姓认为吕镛死节为忠烈行为,立祠以祭祀他。嘉靖五年秋天,提学副使邵锐看重他节操,特地发公文到县里专立祠庙给予祭祀外,更进一步劝清流县诸儒生助银以彰显他的义举。命令县丞张鏊,在玮埠吕镛殉难的地方,扩展地基建立祠宇,授予(注:据原版改援为授)田地以保障祭祀经费。又把同样死于这事的邹巡检、代死老人魏得礼以及烈士邓瑶珤(注:据原版改瑶为珤)合祭。而且找到得礼的两个孙子,主持这个祭祀。当时县丞张鏊添置土地两丘,辅佐祠宇以后的活动。庠生雷瑄捐出禾税四百五十市斤谷子,支持它。至于经营规划制度,则是训导吴应时监督那些事,详细内容可以看提学邹(注:据原版改邹为邵)公的碑记。

                        邵锐《惠烈祠记》

          我读《闽志》,得到清流吕镛死于反贼的事迹,很壮烈。因为感叹而起立致敬,自言自语说:“刚毅啊吕镛,捐出自己身驱以保卫他管辖的百姓,这实在是优良的管理者啊。”于是遵照部里关于祭祀名臣的公文帖,就向巡按御史杨君端陈述事由,请求用专祠祀奉,用以扩大德育的意义。

      我听说吕镛死在玮埔,急切派遣县丞博迅速赶往,招进那里高寿的人询问故事。高寿的人说:“正统戊辰年,沙县、尤溪盗匪气焰嚣张。冬天十一月,贼将陈正景率领部众抢掠我县梦溪,进逼沙芜铁石矶。巡检是邹姓的,很有官员的操守,被群匪抓住做人质用来进攻我们玮埔。吕镛率领乡兵远程而来奔赴我们的急难,杀他姓罗、姓姜的两个总领,尤溪的盗匪气势几乎要惧怕了。

      但是寡不敌众,终于被盗匪抓住。年高有德的魏得礼挺身(注:据原版改梃为挺)前往劝说盗匪,说:“吕镛善待我们,确实像我们的父母官,怎么被抓起来了?我是他的子民啊,怎么敢不替他死呢?”盗匪因此愤怒并逞现出残暴面目,杀了魏得礼以及邹巡检,威胁吕镛凑集资金用来赎身。吕镛不接受威胁,第二天就被杀死了。盗匪退去以后,魏茂卿亲自为吕镛收殓安葬。让他回归到我们的土地上,作为劫后人民的榜样,人们恭敬地祀奉他的画像。逢到水、旱、疾、疫的时候,总是到那里乞求显灵保佑。这些内容比较其他几本志书叙述的更加详细而准确,县丞博迅兼带把奉邹、魏原来的牌主回来呈报。大概是命中该有报答的,但失礼很久了。反而在民间得到它,难道不是很幸运吗?

      县城既然有祠宇,再加上诸儒生计划修理所说的老祠宇,已经可以宽慰百姓的愿望了。全部都是民间义捐,不用麻烦于官家。考虑到得礼的嗣孙很贫困,盖宿舍授于田地,让他世代看守祠宇这个职务,揣测事理,就可以得到合于正道的话。祠宇命名“惠烈”,有显著的大字,永远昭然揭示。哎,福建环山海都设县,自古以来都以盗匪为患,盗匪将近穷困了,怎么能让他蔓延呢?不幸有的竟蔓延了,所有府县画地而守,誓死坚守不放弃,盗匪将往哪里去?但是不是都能这样,这是我所十分痛心的。吕镛的德行受百姓欢迎,百姓和他同死,要求报答祭祀,由于志书叙述所以一直存在。

      景泰初年,残余盗匪再发作,百姓因此惊骇逃窜。县里官员的助手叫邓珤(注:据原版改瑶为珤)的,前往隘口扼守。他亲手歼灭一批冲上来的盗匪,其他的盗匪才退却。邓瑶已经被重伤,倚靠在石头边僵硬而死。盗匪却怀疑他还活着,不敢再逼近来,一时间趁机逃离脱祸害的人很多。汇总附在吕镛祠里,确实符合祭法,所以附着他的美名。

                         伍晏《惠烈祠》

          黑风夜撼水声急,为侯不平为侯泣,皂袍剑血鬼火封,灵气土花不忍镯。侯兮一死真可怜,轰轰烈烈雷行天,诗载太史耀双壁,功名可许图凌烟?怜侯死,崇侯宇,蔓草寒烟倍凄楚,哀鸣诉天天亦苦。书生怀人思吊古,仗剑挥歌泪如雨,民心无处觅忠魂,千古椒馨奠兹土。

                          叶元玉《惠烈祠》

      豺虎纵横日,孤城势己危。杀身当此日,报国是何时?正气乾坤塞,精神草木知。凭谁收国史?泪洒一题诗。

                        吕  渭《悼父死节》

      一死谁云有不宜?皇天厚土鉴斯疑。只知存殁是都是,安计行藏危不危。山色尚留当日恨,滩声扰带昔年悲。豚儿万里空啼血,幸有新诗太史遗。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6

         邵锐(1480—1534),字思仰,号端峰,别号半溪,仁和塘栖(今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为人严于律己,正直不阿,举进士后授翰林。时宦官刘瑾擅权,同年多往晋谒,唯锐不趋附,受到舆论赞扬。后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刘瑾将亲信焦黄中和刘仁亦改庶吉士,传旨和锐一起授编修,锐耻与同列,上疏请辞,以父丧归里。刘瑾革职后,复出任宁国府推官,南京吏部主事、礼部员外郎。正德十五年(1520)为江西督学佥事,以后历任福建提学副使、湖广参政、河南按察使,广东、山东左、右布政使。为人廉明公正,所到之处,均有惠政。在任宁国府推官时,属县一大姓诬人盗窃,县令受贿,判成冤案。锐得知后亲自前往重审,明断曲直,罢免县令。每在一处为官离任时,百姓都哭泣送行。嘉靖十一年(1532)终授太仆寺卿。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二月,因病请归。卒时,“橐仅数金,田不及百亩”,还谆谆告诫其子,“切勿向他人求”。朝论以为清廉,诏赠右副都御史,谥康僖。有文集《端峰存稿》。工书法,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国朝系指明代】有其书迹。事迹收录于《列卿记》、《宾州续藁》。

      ^72张水藩2020/5/20 8:14:30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5)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gh_be5433f630d6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赐祀节孝祠  在南门童孝子柯隔壁。

      赖世传妻邓氏    裴膺珊妻叶氏

      余兰田妻管氏  邹铨妻李氏

      伍朝铁妻黄氏    伍以国妻沈氏

      伍一翰妻余氏  余士昭妻雷氏

      余荣妻裴氏  王协妻张氏

      余石麟妻王氏  李亭妻裴氏

      童亨妻刘氏  伍翰生妻李氏

      伍来昙妻黄氏    欧阳衍妻余氏

      黄顺生妻吴氏  余允开妻叶氏

      马孔球妻吴氏    巫凤喈妻邹氏

      王天锡妻邹氏    王孙诫妻伍氏

      伍劢妻叶氏    陈嘉言妻魏氏

      雷酉生妻余氏  雷世魁妻伍氏

      伍材妻黄氏  王承家妻曾氏

      胡文显妻汤氏  邓何荣妻钟氏

      叶福妻陈氏  陈汝皋妻裴氏

      吴士智妻叶氏  伍宗铭妻黄氏

      雷宪章妻温氏    雷冲享妻阳氏

      刘钦何妻伍氏  余先畴妻伍氏

      伍如松妻雷氏  李文耀妻觉罗赵氏

      雷仲祥妻伍氏  裴国显妻叶氏

      邓晞妻雷氏  邓防妻黄氏

      李联章妻孙氏    雷嗣宗妻阳氏

      邹邦梁妻李氏  魏复尧妻邹氏

      伍节妇失丈夫名王氏

      伍元盛妻陈氏    陈邦柱妻余氏


      张水藩读文:不需要读,就免读。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5

         县志里我最不喜欢看的,就是这部分,在那个时代我们也不能苛求她们。为了让收藏的人能获得一个完整的道光县志,还是发了。

      ^71张水藩2020/5/19 13:05:47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4)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4)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赐祀忠孝祠  在崇圣宫之左

      江礼  雷三益  邹凤  邹麟

      邹国宝  陈有定  伍宗尧  雷添祥

      邹大观  陈宗海  赖添贵  赖世传

      叶景隆  伍礼  雷瑄  叶福

      伍样  邓珤  魏得礼  邱铜宝

      余元旦  余宗耀  伍可受  邹家祥

      伍寿高  伍钝  伍仪  巫千仞

      伍堣  余元宰  伍堤  伍佑

      王国佐  邹维勋  邹世斌  赖用贤

      罗元蚧  魏汝明  巫子良  巫孟武

      余明生  裴垓  雷可章  陈大猷

      伍晋锡  陈开运  雷行章  曾斌生

      王霖  邹瑞周  李亭  裴方开

      曾昌孙  余谦生  马游余万春

      邹元揆  陈家枚  伍惠民  童伟

      曾笃周  邹时翊  李国蕙  曾腾龙

      江洪昌  余士卓


      张水藩读文:

      赐祀忠孝祠  在崇圣宫之左

      江礼  雷三益  邹凤  邹麟

      邹国宝  陈有定  伍宗尧  雷添祥

      邹大观  陈宗海  赖添贵  赖世传

      叶景隆  伍礼  雷瑄  叶福

      伍样  邓瑶 魏得礼  邱铜宝

      余元旦  余宗耀  伍可受  邹家祥

      伍寿高  伍钝  伍仪  巫千仞

      伍堣  余元宰  伍堤  伍佑

      王国佐  邹维勋  邹世斌  赖用贤

      罗元蚧  魏汝明  巫子良  巫孟武

      余明生  裴垓  雷可章  陈大猷

      伍晋锡  陈开运  雷行章  曾斌生

      王霖  邹瑞周  李亭  裴方开

      曾昌孙  余谦生  马游 余万春

      邹元揆  陈家枚  伍惠民  童伟

      曾笃周  邹时翊  李国蕙  曾腾龙

      江洪昌  余士卓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4

      赐祀忠孝祠这里祭祀的主要是本地烈士,还有一些孝子贤孙。列入被祭祀的位置也不是很容易。像陈友定在清流应该是个很出色的人物,但是因为他是给朱元璋杀掉的,效忠的是元朝,所以明朝的县志都没有收他的传,直到清朝才收入他的传,也才能进入忠孝祠。魏得礼的事迹也是被提学副使邵锐看到了,才从上面布置下来。

      ^70张水藩2020/5/18 7:19:05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3)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3)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赐祀名宦祠  在学宫戟门之左

          宋知县 刘公叙   黄公藻

          县丞   陈吉老

          明知县  朱仲恭  蔡以谦  宋公忠  李公庠  康公勉  吕公镛  邢公吴  凌公桌  吴公中  余公瑛  余公祎

          县丞  刘公元  王自永  胡公晟  萧公祯

          典史  袁必文                                                                    

          教谕  方公珏  潘公龙  霍蒙拯

      训导  郑公循  陈晦光  刘公滋  王公辅  

      巡检  邹公

      提学副使  熊公汲

      清闽浙总督  范公承谟

      巡抚  李公斯文

      布政使  金公培生

      提学道  高公日聪

      提督学院  沈公涵

      巡海汀漳道  蒋公龙光

      汀州知府  王公廷抡

      赐祀乡贤祠  在学宫戟门之右

      宋潭州判官  江公礼

      清远军节度使判官  赖公祓(注:据原版改为祓。)

      元忠烈  伍公宗尧

      孝子  雷公添祥

      明建昌知县  巫公珤

      乡进士  伍公礼

      孝子乡进士  叶公福

      翰林院编修  赖公世隆

      孝子  雷公瑄

      广东潮州知府  叶公元玉

      青田县知县  余公珤

      山东布政司参议  伍公可受

      澧州学正封按察司佥事  伍公廷宰

      南京吏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恭靖  裴公应章

      孝子  伍公钝   

      湖广梧州府通判  李公孟春

      南京户部郎中  裴公汝宁

      赐祀忠孝祠  在崇圣宫之左

      江礼  雷三益  邹凤  邹麟

      邹国宝  陈有定  伍宗尧  雷添祥

      邹大观  陈宗海  赖添贵  赖世传

      叶景隆  伍礼  雷瑄  叶福

      伍样  邓珤  魏得礼  邱铜宝

      余元旦  余宗耀  伍可受  邹家祥

      伍寿高  伍钝  伍仪  巫千仞

      伍堣  余元宰  伍堤  伍佑

      王国佐  邹维勋  邹世斌  赖用贤

      罗元蚧  魏汝明  巫子良  巫孟武

      余明生  裴垓  雷可章  陈大猷

      伍晋锡  陈开运  雷行章  曾斌生

      王霖  邹瑞周  李亭  裴方开

      曾昌孙  余谦生  马游余万春

      邹元揆  陈家枚  伍惠民  童伟

      曾笃周  邹时翊  李国蕙  曾腾龙

      江洪昌  余士卓

      张水藩读文:

      赐祀名宦祠  在学宫戟形门的左边

         宋知县  刘公叙   黄公藻

         县丞   陈吉老

         明知县  朱仲恭  蔡以谦  宋公忠  李公庠  康公勉  吕公镛  邢公吴  凌公桌  吴公中  余公瑛  余公祎

         县丞  刘公元  王自永  胡公晟  萧公祯

         典史  袁必文 

         教谕  方公珏  潘公龙  霍蒙拯

      训导  郑公循  陈晦光  刘公滋  王公辅   

      巡检  邹公

      提学副使  熊公汲

      清闽浙总督  范公承谟

      巡抚  李公斯文

      布政使  金公培生

      提学道  高公日聪

      提督学院  沈公涵

      巡海汀漳道  蒋公龙光

      汀州知府  王公廷抡

      赐祀乡贤祠 在学宫戟形门的右边

      宋潭州判官  江公礼

      清远军节度使判官  赖公祓(注:据原版改为祓。)

      元忠烈  伍公宗尧

      孝子  雷公添祥

      明建昌知县  巫公珤

      乡进士  伍公礼

      孝子乡进士  叶公福

      翰林院编修  赖公世隆

      孝子  雷公瑄

      广东潮州知府  叶公元玉

      青田县知县  余公珤

      山东布政司参议  伍公可受

      澧州学正封按察司佥事  伍公廷宰

      南京吏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恭靖 裴公应章

      孝子  伍公钝   

      湖广梧州府通判  李公孟春

      南京户部郎中  裴公汝宁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3

      这部分几乎没有什么需要读的,简单聊几句。

      赐祀名宦祠,从名字我们可以读出,建祠是得到皇帝批准的,当然皇帝统一布置的居多。入祠的条件是要在本省本府本县当过官,表现出色的人。入祀的程序也比较麻烦,一般是离任后,群众普遍认可,然后再报送提学审批。古代官员做好事的动机,一是本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信仰,二就是留名传芳了。当然不容易弄虚作假,一千多年才这么几个。

      赐祀乡贤祠也类似,一般是本地比较出色的,过世后盖棺定论了的人,经过推荐、审批才列祭祀。


        ^69张水藩2020/5/17 7:31:55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2)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2)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白马庙 在县进贤坊邹氏祖祠。宋邹一郎莅政清流,因家焉。携神香火奉祀,故名。按白马王乃闽越王审知之像,审知常乘白马,死后民思其德而祀之,是白马庙唯闽有之。邹一郎,江西吉水人,来令清流,所携香火岂当祀白马?据旧志载:绍兴间,建。后因火,隆庆壬申,玄孙举人邹时泰(注:据原版改秦为泰)重建。天启七年又火,崇祯元年,玄孙举人时丰等建。时泰、时丰为名孝廉,亦不考订真实,姑存云尔。嘉庆五年漂没无存

                            邹时泰《白马祠记》

            先是予族实繁,分为军民、匠户,至有叔侄不识面者。父曰:“昭穆之混,谱未修也。”乃效欧、苏二式,篡成二帙,源分派别。一开卷而范阳子姓,鳞鳞具矣。族人曰:“谱明,其后昌乎?”予族朴鲁少文,类趋金帛而略仪文。祭簿亡者之名未除,生者之名未载,及呼名陈奠,多有唱鬼名者。父曰:“祭以追远也,以鬼祭鬼,将安享之?”乃置一册,删亡志存。定物必丰洁,制器必坚致。然后存不紊亡,物不滥恶矣。

            白马庙在进贤坊,予四世祖,德进公所建。及弘治间,回禄。为通坊窃据。父倡族讼于府少尹公尹默斋,乃判归予族。至泰领乡荐,父捐金率族人建立。庙貌重新,白马神得安其祀。邑人亦多父之功云。

            闽王庙 在嵩口。神姓王,名审知,唐封为忠懿王,梁封为闽王。第七子延升,徙居清流,遂为王氏祖。其子孙立庙于嵩口以祀焉。世远年湮,或毁或建,不可殚述。明崇祯十六年,二十三世孙,生员王廷佐等重修。

        普庵堂  在县十字街左,即雷氏祖祠。举人瑄莅政兖州,因携神香火奉祀,故名。后因火,玄孙举人衡重建。今存。


        张水藩读文:

        白马庙  在县城进贤坊邹氏祖祠里。宋朝邹一郎到清流从政,因此就就在清流住家了。邹一郎携带白马神的香火来奉祀,所以叫这个名。考查白马王乃是闽越王审知的像,审知经常骑白马,死后百姓思念他的恩德而祀奉他,这是唯独福建才有的白马庙。邹一郎,江西吉水人,来清流当县令,所携带祀奉的香火怎么会是白马王呢?根据旧县志记载:宋朝绍兴年间建的。后来因为火灾,明朝隆庆壬申年,玄孙举人邹时泰(注:据原版改秦为泰)重建。天启七年又被火烧了,崇祯元年,玄孙举人时丰等人再建。时泰、时丰是有名的孝廉,也不考订是否真实,姑且保存它吧。清朝嘉庆五年大水漂没不存在了。

                            邹时泰《白马祠记》

           在这之前我们房族确实是很兴盛,分为职业军民和专职匠户,以至于有叔侄见了面都不相识的。我父亲说:“宗族关系的混乱,是因为族谱没有修啊。”于是效法欧阳修、苏轼他们两个人格式,编篡成二套,从源流到分派别。一开卷就邹姓起源范阳到子孙后辈,像层层鱼鳞一样陈列。同族的人说:“族谱清楚了,以后会昌盛吧?”我们族的人朴实鲁钝缺少文才,像趋向金银财帛而略于礼仪形式。祭簿里已亡人的名字没有去除,新生的人名字没有记载,到呼名排列供献祭品致敬时,经常有唱鬼名的现象。我父亲说:“祭祀尽虔诚,以追念先人,现在以鬼祭鬼,怎么让先人安然享用它呢?”于是设置一本册子,去除已亡的名字,记载现存的人名。安排祭品一定要丰盛洁净,制作器具一定要坚实细密。然后活人名字不和亡者混淆,东西不要质量低劣的。

        白马庙在进贤坊,我的四世祖德进公所建。到弘治年间,遭火灾。被通坊偷偷占据,我父亲倡议宗族到汀州府少尹公尹默斋处打官司,才判归还我们宗族。到我邹时泰乡试中式,我父捐钱率领族人建起。庙宇和神像面貌一新,白马神得以安享其祭祀。家乡人也多数认为是父亲的功劳。

         闽王庙  在嵩口。庙里的神姓王,名字叫审知,唐朝封为忠懿王,梁封为闽王。王审知第七个儿子延升,迁居清流,就是清流王氏祖。他的子孙在嵩口立庙祭祀他。世代久远,有时毁有时建,没有办法完全叙述。明朝崇祯十六年,二十三代孙,生员王廷佐等人重修。

        普庵堂 在县十字街左边,就是雷氏祖祠。举人雷瑄到兖州从政,因为携神香火奉祀,所以叫这个名。后来因为火灾,玄孙举人雷衡重建。现在还在。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2

        白马庙和闽王庙实际祀奉的都是一个人,就是闽王王审知。就是不知道邹一郎为什么携带白马神的香火来奉祀?

        普庵堂的普庵是个似禅似道的人,但善神术,屡屡为民禳灾去病,救旱抗洪。南宋嘉熙元年,因祈雨封“寂感禅师”;淳佑10年,因救旱加封“妙济禅师”;因禳疫加封“真觉禅师”。咸淳四年,又封“昭赐禅师”,大德四年,加“大德禅师”,皇庆元年加封“慧庆禅师”。至明代时,普庵被抬高到菩萨的地位。明永乐皇帝评说普庵:“万行圆融,六通具足,端严自在,变化无方,哲学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类,如溥甘霖于六合,膏泽均沾,犹现满月于千江,光辉旁烛。”


        ^68张水藩2020/5/16 6:08:28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1)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1)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武侯庙  在县龙山左铜锣山。相传樊神讨贼时,祀武侯香火,建庙于此。岁久圮败,洪武间修之。成化间又废,正德二年,邑人致仕训导马善,倡本坊人共成之,匾曰“武侯庙”。隆庆间,复废。万历丁酉,邑人裴应章倡,本坊乡绅捐资鼎新,匾以“名垂宇庙”。崇祯十一年,子汝申题疏,复募本坊修葺。甲申、乙酉间,避难郊民鳞集附居。康熙二十八年,署县事本郡司马郎钟令居民徙去。重峻墙垣,而树木渐次蓊蔚,顿成旧观焉。

                               王士俊《登铜锣山瞻武侯祠怀古》

            乘暇锣山去,巅头祀武侯。两疏思保蜀,六出在扶刘。王业偏安恨,真儒未竟谋。樊公初建宇,歼逆报千秋。英主先名世,投胶(注:投胶犹投漆。比喻情投意合。)莫与俦。已窥黄石秘,不羡赤松游。只手燃炎烬,三分定蜀州。精灵随处在,庙祀卫清流。   

            玄坛庙  在东岳庙前。元至元三年阖邑创建,崇祯五年重修。

            元帅庙  在南城外大舍背。本祀张、许,俗云张康,殊不可晓。

            五德庙  在县西五十步,府公馆之左。按五德者,五行也。五行之祭,见于《月令》。国家星辰之祀,备五行焉,此正气也。俗说:神以救母罪愆,与目莲尊者同一大孝,登正果,号华光。如此则不应在祀典之列与?明制,岁孟夏、季秋,致祭五显灵官庙。大相悬殊,不足为信。邑人赖姓亦从华光俗说,建庙以报生子,姑留之。其实当以祭五行之义,改五显灵官为正云。

            三圣庙  一建凹上,一建直街取水巷,一建济留仓左畔神树下,一建北门城上。北门庙嘉庆年间,城隍道房发火,延烧无存。

        张水藩读文

        武侯庙 在县城来龙山左边铜锣山下。相传樊公讨伐江西盗贼时,就祀奉武侯香火,建庙在这。年久破败,明朝洪武年间修理了。成化年间又坏了,正德二年,本地人退休训导马善,倡议本里坊的人共同建成它,匾上写“武侯庙”。隆庆年间,又再坏了。万历丁酉年,本地人裴应章倡议,本里坊的乡绅捐资更新,匾上写“名垂宇庙”。崇祯十一年,裴应章儿子汝申写了劝捐的短文,再向本坊百姓募资修理武侯庙。甲申、乙酉年间,避难的郊区难民聚集附在庙里居住。清朝康熙二十八年,代理县政的本郡司马郎钟要求居民迁走。重新建起围墙,而树木也慢慢貌盛起来,顿时恢复了旧时的样子。

             王士俊《登铜锣山瞻武侯祠怀古》

            乘暇锣山去,巅头祀武侯。两疏思保蜀,六出在扶刘。王业偏安恨,真儒未竟谋。樊公初建宇,歼逆报千秋。英主先名世,投胶莫与俦。已窥黄石秘,不羡赤松游。只手燃炎烬,三分定蜀州。精灵随处在,庙祀卫清流。   

            玄坛庙  在东岳庙前。元朝至元三年全县人共同创建,明朝崇祯五年重修。

            元帅庙  在南城外大舍背。本来祀奉张巡、许远,世俗叫张康,实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五德庙 在县衙西五十步远,府公馆的左边。考查什么叫五德的,实际就是五行啊。五行的祭祀,在《月令》里可以看到。国家星辰的祭祀,就具备了五行的内容,这是宇宙的正气。世俗这么说:神因为救母罪过,和目莲尊者是一样的大孝子,登上修行得道的行列,号称华光。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应该在祀典的行列了啊。明朝的制度,每年夏天第一个月、秋天第三个月,给五显灵官庙敬祭。说法大相悬殊,实在不足为信。本地人赖姓也遵从华光俗说,用建庙以报答生子,姑且保留它。其实应该以祭五行的含义,改为五显灵宫为正确。

        三圣庙  一个建在凹上,一个建在直街取水巷,一个建在济留仓左边神树下,一个建在北门城上。北门的庙明朝嘉庆年间,城隍道的房子起火,火势蔓延被燃烧得片瓦无存。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1

        武侯庙供奉的是诸葛武侯。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清流的庙宇就樊公庙和武侯庙有出奇兵助清流守城的传说。

        玄坛庙敬的是赵公明财神。道教宫观中的财神,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

        元帅庙供奉的是张巡、许远,一般都是这样。

        五德即指金木水火土,也指仁义礼智信。

        清流的三圣庙是指尧、舜、禹,还是刘、关、张,或者是孔子、释迦、老子,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

        ^67张水藩2020/5/15 6:43:56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10)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0)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真武庙  在县南。至正二十四年,邑人募众建。相传邑南常有火灾,故祀北方水神压之。成化间,知县凌寀更名佑圣祠。正德四年,重修。今名玄帝宫。

                      粱《重修玄帝宫记》邑人,户部郎中

            礼不必皆出于古,求之于义,而称揆之于心,而安者,皆可举也。真武之神,祀典虽未载,然其名见于《曲礼》。朱子谓:指星形似而言,以虚危如龟,而腾蛇在虚危度之下,故谓之玄武。盖师行,则画于旗旄之上,以象天。扬子云:所谓龙虎鸟龟者是已。夫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故曰:“武”。

        清流城南旧有神庙,乃张金娘之地基。创于正统七年,历岁既久,日就于圮,栋楹粢梲,渐以腐折。嘉靖丙午,神梦予以祥。越明年,予登进士第。邑耆伍君钏、伍君铺、曾君尚仁、羽士杨真泰,咸谓神之灵贶殊异。而庙宇倾弛,其何以妥灵哉?乃捐金若干两,鸠工市材,撤而新之。易腐折为坚良,革刳泐为端洁。然功虽以次就绪,犹隘而未广,且乏月膳。予月给米三斗助之,岁以为常。无何复圮,未足以称伟观也。

        岁壬子,杨真泰谋于钏君子福祯,乃复捐金。有当代住持林真凤,募诸善姓,并己金而修之。功既竣,乃具庙之始末,俾予记之石。予谓:民,神之主也;神,民之卫也。古圣王,先民而后致力于神,由是民心以和,而神降之福。福由人兴,非自外也。今诸君之是举也,神将鉴其诚其精之灿然列于上者,将俾雨旸时若,良业有经。神之赐宁有穷欤!

            江公庙 在县东仓盈里,地名嵩口。神姓江,名礼,本乡人。按碑载:宋太祖时,任湖南潭州判官。乾德元年,慕容剑招讨张文表,取周保权,檄神率兵御之。与保权力战,死于湘阴之野。乡人义之,因立祠。宣和元年,敕封“感应江公判官之神”。庙临溪上。

        张水藩读文:

        真武庙 在县衙南边。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地方人士募集众人共建。相传城南常有火灾,故祀奉北方水神压火神。明朝成化间,知县凌寀改名佑圣祠。明朝正德四年,重修,现在叫玄帝宫。

                        刘 粱《重修玄帝宫记》  邑人,户部郎中

            礼不必都出于古代,只要在义理上说得通,用良心揣度它,而心安理得的,都可以进行。真武之神,祀典虽然没有记载,然而他的名字见于《曲礼》。宋朝朱熹说:是指星形相似而言的,因为虚危星像龟形,而腾蛇在虚危星度之下,所以叫它做玄武。大概大军行动,都把它画在旗旄之上,以象征天。汉朝扬雄说:所说的龙虎鸟龟的就是了。因为位置在北方,所以叫:“玄”;身有鳞片,所以说:“武”。

        清流城南原来有神庙,是张金娘的地基。创建于明朝正统七年,历年既久,一天天接近于倒塌。房梁和大柱子小柱子,渐次腐烂折坏。嘉靖丙午年,玄武神托一个吉祥的梦给我。到第二年,我登上进士科第。地方长老伍君钏、伍君铺、曾君尚仁、道士杨真泰,都说神的赐福很特别。而庙宇就要倒塌,这怎么让神灵安妥呢?就捐出金钱若干两,招集工匠,准备材料,撤旧而更新了它。把要腐折的变换为坚固优良的,把空心开裂变成为端正清洁的。然而工程虽然逐步就绪,可是场地还是狭隘不过宽广,而且缺乏每月的伙食费。我每月给米三斗以帮助解决,每年都按这个标准给。在短时间内不再倒塌而已,不足以称为伟观啊。

        壬子年,杨真泰找钏君的儿子福祯商量,又再捐出金钱。当时住持林真凤,向百姓募捐,连带自己的钱一起用来修整这庙。工程结束大功告成,玄武庙也才具备了完整的始末,让我作记刻在石头上。我说:百姓,是神的主人;神,是百姓的保护神。古代圣王,先百姓而后致力于敬神,由此民心因为和合,而神就降给福。福是由人自身而起,不是从外面来的。现在诸位君子的这些举动,神将会鉴别其精诚的程度明白列于上天,将会使晴雨适时,气候调和,百业持续兴隆。神的恩赐难道有穷尽的吗!

        江公庙  在县城东仓盈里,地名嵩口。神姓江,名礼,本乡人。按照碑文记载:宋太祖时,任湖南潭州判官。乾德元年,慕容剑借招抚征讨张文表,又进取周保权,发公文命江礼率兵抵挡周保权。在和保权力战时,死于湘阴的原野。家乡人认为江礼忠义,所以为他立祠。宋朝宣和元年,敕令封为“感应江公判官之神”。庙面临大溪上。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10

        玄帝庙,顾名思义,供奉的就是玄武大帝,即道教中位于正北方位之神,其龟蛇合体的形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诞生,在两千余年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幻化成披发仗剑、脚踏龟蛇的战神形象,为荡魔统摄三界群邪之神,尊为玄天上帝,历代累有加封。北宋时为避圣祖赵玄明之讳,改名为真武大帝。明太祖封其为“真武荡魔天尊”,明成祖朱棣以“靖难时得真武大帝显灵相助”加封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以武当山为真武道场,天下广建庙宇供奉。许多地方将玄帝庙建在城楼位置,将他当作城市的保护神。清流人则利用他是北方水神,可以压火,所以把庙建在南边来治火灾。

        江公庙有点地方家庙的性质,又在嵩口,对清流的影响不大。

        ^66张水藩2020/5/14 6:49:09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9)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王廷抡《重修安济庙记》

          大凡天下至险之地,则必有神焉。以嘿佑之,使人鲜倾复陷溺之患。若天妃之于海,金龙之于河,洞庭君之于湖,诸如此类,难以枚举。虽名山大川固自有灵,要皆上天好生之心,有以使之而然也。清流,故宁化地,其东南铁石洞口,有安济庙。一名九龙庙,盖即九龙之神也。九龙之大滩九,小者倍之。峡小湍急,龙高水陡。八闽之称绝险者,莫逾予此。故其神之灵爽为最著,而其庙祀亦为最久。

        按郡志:五代晋天福二年,封为明威校尉。五年,封兴瑞将军。寻,复封阳数潜灵王。宋赐今额。然则五代之前,庙貌已创,声灵赫濯,由来尚已!故凡舟之欲下滩者,必先祷而祀焉。

        余于丙子夏,抵郡。秋,有会城之役。道经清(注:据原版改青为清字)阳,乘扁舟顺流而下,泊铁石矶。诣庙渴神,仰瞻英姿飘飒,凛然如生,始知神之灵爽固异。非记所谓:川谷能出云为风雨,在其地而宜祭者乎?四顾殿宇,栋朽楹倾,岌岌乎有覆压之惧。志欲新之,乃以履任伊始,未遑也。

        俄而舟子祷祀既毕,请予登舟。舟抵龙门,歘若风雨昼昏,雷霆四起,落叶旋空,饥鹰掠地。石耸剑以森罗,涛驾山而腾沸。恐蜀之滟灏、瞿塘,未必若是之险。而江河湖海不啻如安澜而济,当此危机杂乘之际,纵有龙子开头之能,之巧,使无神焉以嘿相之,而欲其安以济也,盖亦难矣。余舟下九龙,飚驰电擎,出没于惊涛隐石之中。在操舟者,目不及睹,手不暇施。而其间起落回旋,弗失分寸,不可谓非神力也。

            越二年己卯,郡事亦颇就绪,乃谋所以新庙之举。余量捐清俸以为倡,而一时诸国人亦各欣然解囊,以襄厥事。计所捐金适符估计之数,爰交清流令汤君,庀材择吉兴工。诫其:“朴而固,华而勿靡,足以棲神,而因以成吾志焉。”据报,遵委铁石矶巡检部郭培柱,董其役。经始于己卯仲冬,落成于庚辰孟秋。而安济古庙焕然一新矣,并请为文以纪之。余乃述其地险神灵之说,以为之记,记成而系之以铭。铭曰:(铭文见下)

        张水藩读文:

        安济庙  在县城南东面铁石洞口,又叫九龙庙。庙之前有九个大滩,大滩之内有小滩十八个。行船很艰难,过往的人必需到庙祷告,威势显著。后晋天福二年,伪闽王封他为明威校尉。五年,又封兴瑞将军。不久,再封潜灵王。宋朝赐现在这个匾额。根据旧县志记载:宋朝嘉祐年间,蔡襄出守泉州,有一个平民百姓投递名片,求见蔡襄。自称宁化九龙道士,蔡襄没有算到他是神。等到道士告辞退到大庭边际,忽然不见了,才感到奇怪。取过名片一看,得到一首诗。第二年,蔡襄经过九龙庙拜见潜灵王,也以诗作答。

              宋安济庙潜灵王谒蔡襄诗:

            远远青青迭迭峰,峰前真宰读书翁。半岩冷落高宗雨,一洞凄凉吉甫风。溪隐豹眠寒雾露,井凋凤宿旧梧桐。九龙山下英雄气,尽属君王宇庙中。

                             王廷抡《重修安济庙记》

          大概天下最危险的地方,就必定有神在。以不作声地保佑着人们,让人减少翻船溺水的危难。像妈祖之于大海,金龙之于大河,洞庭君之于洞庭湖,诸如此类,难以枚举。虽然名山大川固然自有其灵性,总之都是上天好生的心,有理由使它这样啊。清流,原来宁化管辖的地方,在它的东南方的铁石洞口,有个安济庙。又叫九龙庙,大概就是九龙的神吧。九龙这地方大滩有九个,小滩翻一倍。河滩峡小水流湍急,山龙高而水陡。号称福建最危险的地方,没有超过这里的。所以这里神的灵性也最著名,而这个庙的祭祀也是最久远的。

        根据汀州郡志: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封九龙神为明威校尉。天福五年,又封兴瑞将军。不久,再封阳数潜灵王,宋朝封赐现在这个匾额。那么五代之前,庙宇和神像就已经创立,声势威严显赫,由来已久不可逾越!所以凡是想要乘船下滩的,必定要先向他祭祀和祷告。我在丙子年夏天,到达汀州郡。秋天,有到省城的行程。路经清流南边,乘扁舟顺流而下,停泊铁石矶。到庙里拜见九龙神,瞻仰英姿潇洒,令人敬畏的神态就像活的一样,才知道神的神灵确实不一样。并不是礼记所说的:山川河谷能出云化为风雨,在那个地方就有适宜祭祀的?四顾殿宇,栋梁已经腐朽楹梁倾斜,岌岌可危令人有覆压下来的恐惧。一心想要翻新它,就因为我刚刚就任,没有时间顾及。

        不久船家祭祀祷告已经完毕,请我上船。船到达龙门,快速变化像在风雨昼昏之间转换,水声如雷霆四起,随风的落叶瓢旋在空中,饥饿的老鹰掠过地面。石头像耸立的利剑纷然罗列,波涛凌驾山岩而汹涌沸腾。恐怕四川长江的滟灏、瞿塘,未必像这个地方这么惊险。当此危机杂呈之际,想到过渡江河湖海只不过是水波平静了。纵使有龙子开头之能之巧,假使没有神灵在此暗中相助,而想要平安渡过,大概也是难了。我们舟船下九龙滩,像暴风飞驰像雷电闪举,出没于惊涛隐石之中。就在撑船人的眼睛来不及看清,手来不及抓紧操作中。而在这中间起落回旋,不失分寸,不能说不是神灵的力量啊。

            过了两年到己卯年,郡里的事情也基本安排妥当,就谋划怎么翻新九龙庙事情。我估量着捐出薪俸作为带头倡仪,在短时间里汀州郡内的诸多人也都各欣然解囊,以助成这件事。共计所收捐金正好符合估计的数目,就交清流县令汤君,备齐材料择吉日动工。告诫他:朴实而牢固,华丽而不奢靡,足以让神棲息,并因做好这事以完成我的心愿。根据报告,清流县令遵照要求委托铁石矶巡检部郭培柱,主持这件事。开始于己卯年仲冬,落成于庚辰年初秋。安济古庙焕然一新了,同时请求写文章以纪念这事。我就叙述这地险神灵的说法,作为记,记写成了,作为系的是铭文。铭文说:

            “清流之东,铁石洞口,厥惟神宫。宫何由建,汉魏周秦?征之文献:九龙之滩,千丛怪石,百折狂澜。滩高路狭,峻俪龙门,危逾三峡。舟行其间,自天堕地。拍浪如山,盖称绝险。乃有明神,居幽指点。一叶轻飞,折旋中矩,弗即危机。聪明正直,保我黎元,歆兹血食。我来谒神,殿宇就圮,亟命维新。程工云落,轮焉奂焉,以丹以垩。肃具牲栓,瓣香卮酒,遣官告虔。惟神鉴格,爰勒铭辞,灵昭无极。”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9

        《临汀志》说安济庙“自唐有之,莫详创始封爵之由。”在宋代以前是祭祀恶溪水神的古庙,“恶溪神祠”古代盛行虔、汀、梅、潮四州。

        《宋安济庙潜灵王谒蔡襄诗》从标题上看是潜灵王拜见蔡襄的诗,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蔡襄写的。在对庙前的风物景致作一番描摹后,一句“尽属君王宇庙中”收住。潜灵王是不会自称:“君王”的,只有蔡襄会这样称潜灵王。

        ^65张水藩2020/5/13 6:20:37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8)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8)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裴应章《重修东岳庙记》

        泰山东岳之神,专祠于鲁之泰安州。以前不过为坛,以祭。秦汉以来,有神仙封禅之事,于是有宫庙之设。《尚书》所谓“岱宗”,盖以东方属春,万物交代,且四岳以是为长故也。记曰:“能出云,为风雨。”又曰:“民所取财用也。”此报事之礼所由举也。国初诏建祀典,复其徽号,礼严崇重,著令至今。又遍告天下,各立行宫,以祠报焉。


        予邑东岳有庙,始于元至正元年。道士吴东轩者,为之创。嗣是,岁有沿革,载在旧碑文可考。嘉靖三十九年,羽士杨真泰协徒曾碧汉抽资结盖。装饰圣象,迄今二十余年。岁久倾圮,不称雅观,何以妥圣灵,而佑黎庶?乃鸠工度材,诹日兴事。善姓乐助及真泰所自出者,计百金有奇。最外重创泰山门,内为东岳行宫门,又内为圣殿门,泰山门右为龙藏。经始于今岁之春,不越冬而告成。工既竣,则走使者告于予,俾为记,以垂诸侯。


        予惟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言礼之相通也。神不歆非类,人无非鬼之祭,言礼之不可渎也。以季氏之旅,孔子讥其非礼。然山川出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且首生发育,财用利民,功德广大,同符天地。则尊崇而报祀之也,奚疑?或者谓生以求福,死以免罪。不赴所谓“七十五司”,以堕剉、烧、舂、磨之狱。此虽诞幻之说,然“作善降详,作不善降殃。”古谈之矣。智者不待劝而自为善,愚者必待有所惩,而后不为恶。今睹庙貌之巍峨,圣象之严肃者。知者往来出入于斯,必曰:“吾礼神而敬之,凡以报祀也,非徼福也。”为善之心,油然自不容已。愚者由是往来出入,亦必曰:“显有神道,幽有鬼责,吾何以生不为善,而死陷于七十五司受戮辱哉?”改过迁善,凛凛然临深履薄而警惕之不遑也。


        则是宫之建,所以正人心,厚风俗者,诚在于是。其视浮屠梵刹,以惑世诬民者,不大相径庭哉!真泰氏能任其劳,不惜其费,恢拓而焕然一新,将使是与泰山相为不朽。而众姓又能助资以成其事,其向(注:据原版改何为向)善之心,均可记也。故记之。

        张水藩读文:

        裴应章《重修东岳庙记》

        泰山东岳的神,专门供奉于山东的泰安州。以前不过是用祭坛来祭祀。秦朝汉朝以来,有神仙封禅的故事,于是就有宫庙的设立。《尚书》所说的“岱宗”,大概就是因为东方属春,春天万物接替,且四岳以岱宗为长的缘故。礼记说:“泰山能出云,化为风雨。”又说:“这百姓取财用的地方。”举行祭祀东岳神的原因,是为了报答泰山的贡献。明朝建国初下诏建立祭祀的仪礼,恢复他尊号,礼仪严肃而尊贵,这规章制度奉行至今。又普遍告知天下,各地建立行宫,用祠宇报答东岳神。

        我们县有东岳庙,开始于元朝至正元年。首创这事的,是叫吴东轩的道士。接续这之后,年年有沿袭和变更,事情都记载在旧碑文里,可以考查。明朝嘉靖三十九年,道士杨真泰协同徒弟曾碧汉抽出资金聚集翻盖,重新装饰圣象。到现在有二十余年,年久倾塌,称不上雅观,怎么让圣灵安妥,而保佑百姓?于是招集工匠,计算材料,商量选择吉日兴工举事。善良的百姓乐助的以及杨真泰自己所出的,合计百金有余。最外面重新创设泰山庙门,里面是东岳行宫门,再里面是圣殿门,泰山门右边是龙藏。开始营建是在今年的春天,冬天还没有过就大功告成。竣工后,派专人来告诉我,让写个记,以传留给后世的地方长官。

        我想人间有礼乐,阴间有鬼神,说起礼数应该是相通的。神不享受不是同族的祭品香火,人也不会祭祀不是祖宗的鬼,说的是礼是不可亵渎的。因为春秋鲁国大臣季氏祭泰山,孔子讥讽他不符合礼制。然而山川飘出云雾,下雨前逐渐集合,不要一个早晨就雨遍天下。而且滋润万物生长发育,生出财物有利于百姓,功德广大,与天地相合。于是人们就尊崇他,同时用祭祀报答他,有什么可怀疑的吗?有的人认为人生追求的是在世幸福和死后免除下地狱的罪。不要到所谓的地府判司,以至堕入剉、烧、舂、磨的地狱。这虽然是虚幻的说法,然而作善降下详瑞,作不善降下灾殃,自古就这样说了的。有智慧的人不要等到人来劝而自己就会行善,愚蠢的人一定要等受到惩罚,然后才不为恶。现在看到庙宇巍峨,圣象的严肃。理智的人往来出入于这地方,一定会说:“我敬神而礼拜他,都是用祭祀报答他,不是求福啊。”为善的心愿油然而生自不能已。愚蠢的人从这往来出入,也一定会说:“人间有神道,阴间有鬼责,我为什么生不为善,而让死后陷于地府判司受刑被辱呢?”马上改过向善,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恐惧的样子,警惕还来不及呢。


        那么这个宫庙的建设,是用来匡正人心、醇厚风俗的了。确实在于这啊。我看那些寺院佛塔,用来蛊惑世人的,不是大相径庭吗!真泰这人能任那些劳累,不惜那些花费,恢复拓展而焕然一新,将使这和泰山共同不朽。而百姓又能资助以成其事,他们向善的心,都是可记载的啊。所以把这事记了。


        龙王庙 原来在东门桥下面,嘉庆五年大水漂没,现在改祀奉在东门桥上游,庙还是朝向河水。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8


        东岳大帝是泰山的化身,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民间宗教信仰之一。东岳大帝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也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每年的农历三月廿八是东岳大帝的生日,中国各地的善男信女均会焚香祭拜,以示庆贺。据东方朔撰《神异经》所言: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回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64张水藩2020/5/12 7:31:45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7)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7)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乾隆五十六年,知县罗德霖买庙东偏民居,扩而大之,并修后殿。庙记列后。 (孝感县人,拔贡):

        罗德霖《修后殿庙记》孝感县人,拔贡

            城隍庙之名,见于《易》。其庙祀也,或始于吴赤乌三年,持据芜湖之庙而言尔,然他亦无可考也。唐李阳冰撰记于缙云;李德裕创建于成都;而张说、杜牧祭,皆有文。宋元以来,庙祀遍天下,盖其由来久矣。

            清之斯庙,自康熙三十八年重建后,虽一再修葺,而朽蛀丛生,日就颓坏。邑人士谋所以新之,醵金捐俸,风雨攸除。庙之后为寝室,其势尤不可支。急为补救,毋废前功。且买东偏民居,增其式廓,缭以周墙,规模宏敞矣。独城隍之有夫人,事甚不经,不知昉于何代?吾闻江南郡邑率祀纪信、龙且,江右率祀灌婴。则神亦人也,而因祀之以人道与?夫人情所不能自己者,虽圣人弗禁。民以神之能御大灾,能捍大患也。俾无水旱、疾疫之忧,而有家人妇子之乐,则思所以报之。民不知神之心,而逆之以己之志。觉有不如是,而其心有未安者,则又乌得而禁之哉?夫齐民盛服,神实临之,即以为神实使之。可也。

        是役也,经始于己酉之春,至辛亥夏。移置庙祝之居,并建客堂于西堂之北,乃蒇厥工。官斯土者,儒学教谕练纲(沙县孝廉)、训导唐廷参(福州孝廉)、绅士杨尚钦、马天麟等实董其事。

        其七里之乐施,并列姓名于后。

          吕公祠  在城隍内殿右畔,见下惠烈祠。
        张水藩读文:

        乾隆五十六年,知县罗德霖买庙偏东民居,扩而大之,并修后殿。庙记列后 (孝感县人,拔贡):

        罗德霖《修后殿庙记》孝感县人,拔贡

           城隍庙的名字,首先在《易经》里看到。城隍庙的祭祀,有人说开始于东吴赤乌三年,根据是芜湖城隍庙来说的,然而也没有其他可以考证的。唐朝李阳冰在缙云写城隍庙记;李德裕在成都创建城隍庙;而张说、杜牧去祭过城隍庙,都有文章传世。宋元以来,城隍庙祭祀遍及天下了,大概是它由来已久了。

            清流的城隍庙,从康熙三十八年重建后,虽一再修葺,还是朽蛀丛生,日见颓坏。地方人士想怎么来翻新它,捐俸凑钱,终于能遮风挡雨。庙的后面是寝室,那架势特别不能撑持。需要急为补救,不然将前功尽废。姑且买庙偏东角民居,增其庙的范围,四周筑起周墙,规模比原来高大宽敞了。只是城隍是有夫人的,但事情是很没有根据的,不知道起始于哪一个朝代?我听说江南的府县率先祭祀汉刘邦部将纪信、项羽手下猛将龙且,江右一带则率先祭祀刘邦部将灌婴。这样算来神也是人了,因而祭祀他,是按做人的道理来对待的吗?人情所不能自己控制的,就是圣人也是没有办法禁止的。百姓因为神能抵御大灾大祸害。使百姓没有水旱、疾疫的忧虑;而能有家人妇子一家团圆之乐,就想用什么来报答他。百姓不知道神的心思,而以自己的情志去揣度他。觉得如果不像这样,就于心不安,那么又怎么有道理去禁止它呢?人们整洁身心和服饰,神确实是降临的,这样就认为是神指使他们的。也可以啊。

        这件事,起始于己酉年的春天,到辛亥年夏天。转移建置了看庙人的居所,同时在西堂的北边,建了客堂,才完成这费力工程。在这个地方当官的人,儒学教谕练纲(沙县孝廉)、训导唐廷参(福州孝廉)、绅士杨尚钦、马天麟等人实际主持这件事。

        清流全县的百姓乐于施舍,姓名并列在后面。

          吕公祠  在城隍庙内殿右边上,参见下面惠烈祠的记载。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7

        罗德霖是湖北孝感东山人,进士罗造的曾孙,刚满十六岁就选为贡生,乾隆五十三年以拔贡身份到清流做县令。五十八年,罗德霖详请大修儒学,未兴工而旋卒。

        ^63张水藩2020/5/12 7:25:39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6)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6)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城隍庙  城隍神《周礼》不载,惟八蜡之祭有水庸。庸,城也;隍,水也。此为祀城隍之始。清邑城隍庙,宋端平间,知县赵樵夫建于县南。宝祐间,知县陈子春辟而新之。至正间,毁于寇。明洪武二年,知县朱仲恭移建于县治东北,通贞道院废址。中为正堂,后为寝堂,前为仪门,左右为六曹。弘治十六年,知县余琪睹庙门卑隘,撤而建之,竖牌坊于路口。正德年间,一修于知县林湜,再葺于知县余祎。崇祯元年,火后殿及前廊,二年重建。岁久凋敝,且罹兵燹,城外居民架房以避寇。顺治十二年,知县方锡以境宇清宁,令其仍徙郊居。然殿宇倾欹,墙垣颓败。康熙三十八年,知县汤传榘重修。焕然一新,邑人德之。以后殿空基,祀生位报焉。额曰“汤公书院”。今废。

                      汤传榘(据原版补)《重修城隍庙记》长州人

        按清流邑乘,凡载祀典暨坛壝、祠庙,创建重典,俱有巨笔鸿文,贞诸珉石。独城隍庙自洪武二年改建,于县治之东北,及今三百年余。其间几历废兴,从无记载可考。亦此邦文献之一阙也。甲戌秋杪,余奉简命,来宰兹土。甫至,谒庙宿斋,见正殿仅蔽风雨,门庑倾圮,瓦砾填塞,心甚愀然。时即欲举而新之,以莅任伊始,地方多故,旱魃为虐,饥馑涛臻,尚须补救,无暇及此。然念幽明感通之故,实未尝一日去诸怀也。

        越五年,簿书稍暇,岁亦丰登。乃集阖邑绅耆,共谋所以新之。因捐簿俸以为倡,而邑中诸君子,无不距踊曲跃,各助木石,以襄厥事。余于是不敢惮劳,躬行督率。既请郡宪给示,得复其为豪强所侵之基址。仍造照墙,于官街。乃建大门、仪门、左右廊,及正殿之后寝、殿东偏之住持,以垣墉同匝之。凡鸠工庀材,瓮甓丹垩,计费金钱二十万。肇事于已卯夷则,至庚辰无射告厥成焉。

        夫以百年倾圮之庙貌,不期月而规抚宏敞。美哉奂而美哉轮,岂日饰观而已,庶几入庙生敬。其于治民、事神之道,或不能无少补云。诸君子悼文献之久湮,庆盛事之德举,属余为记,以垂不朽。余待罪于斯,不敢以奄鄙辞。窃附戋戋之言用志区区之意。若夫捐资姓氏,另版题名。出纳经营,则邑绅伍君元、罗君赓臣、陈君申祐之功居多。并勒于石。
        张水藩读文:

        城隍庙  城隍神《周礼》不记载,只有在十月之后举行的祭祀才有水庸。庸,就是城;隍,就是水。这是祭祀城隍的初始。清流城隍庙,宋朝端平年间,知县赵樵夫建在县衙南边。宝祐年间,知县陈子春开发重新建造。元朝至正年间,被毁于流寇。明朝洪武二年,知县朱仲恭把城隍庙移到县衙东北重建,和贞道院废址相通。中间是正堂,后面是寝室,前面是仪门,左右两边是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等六曹。明朝弘治十六年,知县余琪看庙门低矮狭窄,撤掉重建了,把牌坊竖在路口。正德年间,知县林湜第一次修建,知县余祎再次修建。崇祯元年,火烧掉后殿和前廊,第二年重建。年久残缺破烂,而且遭受战乱的破坏,城外居民因避寇进城在庙里搭房居住。清朝顺治十二年,知县方锡因为境域内已经清静安宁,要求他们还迁回城郊居住。然而殿宇倾斜,墙壁颓废败坏。康熙三十八年,知县汤传榘重修。焕然一新,清流人感戴他。因为后殿有块空地基,就建祭祀汤公生位,以报答他。牌匾写“汤公书院”。现在已经没有了。                      

        汤传榘(据原版补)《重修城隍庙记》长州人

        按照清流县志记载,凡是记载祭祀仪礼以及坛遗、祭祀祖先先贤祠庙创建等重要的典礼,都会有大手笔写出巨著,雕刻在似玉的美石上。只有城隍庙从明朝洪武二年,改建到县衙的东北边,到现在三百年有余。其间几次经历盛衰兴亡,从来没有记载可以考查。也是这地方文献的一个遗憾。甲戌年暮秋,我奉行选派任命,来主持这地方政务。刚刚到,我就去拜谒城隍庙并在那边住宿斋戒,只看到正殿仅仅能遮蔽风雨,与门屋相连接的廊屋已经倒塌,门口瓦砾填塞,心里很忧愁。当时就想要发起创新它,因为才刚刚到任不久,地方上有很多事情。像干旱这魃王为虐,饥荒像波涛一样涌来,这还需要补救,没有空闲顾及于此。然而因为想到人与鬼神感通的缘故,实在未尝有一天去之于怀啊。

        过了五年,政事之余稍微有点空暇,年岁也出现丰收。于是就招集全县的乡绅长老,共同谋划怎么重新建这个城隍庙。为了带头提倡我捐出微薄薪俸,县里诸位君子,也没有不欢呼踊跃的,各自献出木头石头,以帮助完成这件事。于是我不敢怕苦怕累,亲身实行督促率领。经过请示汀州郡知府的同意,得以恢复被豪强所侵占的基址。仍然在官街建造了门前的照墙。于是建了大门、仪门、左右廊,及正殿之后的寝室、殿偏东的住持房,并用围墙一起围起来。总共招集工匠,准备材料,粉壁涂墙,合计花费金钱二十万。事情开始于已卯年孟秋之月,到庚辰年阴历九月大功告成了。

        把一座上百年的已经就要倾塌的神庙,在不到一整年的时间里而依循原貌做到高大宽敞。真实美轮美奂,怎么能只是天天看着漂亮而已。或许入庙生敬,这样对于管理百姓、敬事神灵的事业,或许不会没有多少一些补益吧。诸位君子悼念文献已经湮灭很久,庆贺盛事的德行得以再举,叫我写一篇记,以便让这精神永垂不朽。我在这里待罪,不敢因为充满鄙俚之词而推辞。私下里附着粗浅几句用以记载我的深意。如果说捐资姓氏,另外石版题名。出纳经营,则是地方士绅伍君元、罗君赓臣、陈君申祐的功劳居多。一并刻勒在石头上。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6

        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的庙宇,在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文化中,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城隍庙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只有县治以上层级的城市才能设有官方的城隍庙。每届县令到任都会按规定斋戒拜谒,每逢水旱疫疾也都会前往祷告平安。


        ^62张水藩2020/5/10 6:22:43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5)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5)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都御史高  明《梦记》

            予发清流,卧肩舆中。行二舍许,曲肱浓睡。梦至山坡,遥见旌旗数行。路旁簇立俊伟朱衣三十余人,其一诣舆告曰:“本县首领官林大人送至此言别。”忆是林都宪聪也,予亦婉词复之。觉来乃是一梦。比至玉华,副使刘君城、参议陈君勃、佥事高君崧偕来,理予前梦,刘君曰:“会林公入京之兆耳。”语毕而退,予亦就枕。又梦朱衣首领笑而言曰:“公甚聪明,如何不解此一字?刘副使亦不解。”发叹而去。予惊醒,心甚异之。忖量半日,方悟林大人是一樊字,乃渔沧樊侯送我,酬诗章耳。遂识之。

             诗词下面已经有,不重复。

        张水藩读文:

               (附)都御史高  明《梦记》

           我从清流出发,躺在轿子里。行走了六十里左右,弯着胳膊作枕头睡大觉。梦见走到一个山坡,远远看见几行旗帜。路旁簇立着三十余个穿红衣服出众壮美的人,其中一个到我轿子前说:“本县首领官林大人送到这,现在来告别”。记忆中以为是都宪林聪,我也好话回复他。醒来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等到了玉华驿站,副使刘君城、参议陈君勃、佥事高君崧都来了,一起在梳理理我前面的梦。刘君说:“会见林公是入京的征兆啊”,说完就走。我也就上床,又梦见穿红衣的首领笑着说:“先生这么聪明,怎么解不开这一个字?刘副使也解不开。”叹着气而去。我惊醒,心里十分诧异这事。揣度思量半天,才悟到林大人就是樊字,乃是渔沧樊公送我诗章交际往来,就记下来了。               

            高 明《渔沧庙》诗  副都御史,贵溪人

          麟阁图形与世更,唯侯英烈死犹生。斗牛夜唤双龙气,山谷时闻万马声。瘴雾辄从风里散,枯苗齐向雨中荣。民心恋恋无时己,长共溪流一带潆。

          雕戈征鼓度寒更,逐寇何曾爱此生?垒上乌云留战阵,耳边风鹤是军声。山河尚带英雄恨,草木犹沾节义荣。一点精魂吹不散,碧潭流水共回潆。(伍晏次前韵)

          带晓残星歙歘欻更,独怜轰烈度余生。摩天剑戟秋霜冷,掣电车轮夜雨声。千古祚移心尚在,百龄影灭义犹荣。城头庙宇连山畴,薄暮轻烟物外漆。(高通,莆田孝廉)                                                   

        谩说临危志不更,犹能殁后护苍生。锡厘时辟山川瘴,退贼遥闻风鹤声。古庙松凌霜不老,罗城草染血偏荣。人心悬似渔沧水,日夜祠前去复潆。(裴应章)

        五代于今叶几更,,忠魂凛凛尚如生。当年已破元凶胆,终古犹存慷慨声。赤手力扶天运晦,丹心直贯日光荣。登临无觅遗踪处,流水寒烟两自溱。(余本纯)

        五代于今叶几更,忠魂凛凛尚如生。当年已破元凶胆,终古犹存慷慨声。赤子力扶天运晦,丹心直贯日光荣。登临无觅遗踪处,流水寒烟两自萦。(余本纯)

        古木潇潇迹屡更,十年遗象俨如生。精忠早化苌宏(注:萇宏,周室之忠臣也。)碧,薄伐犹赓吉甫声。岂在战场论胜负?却从祀典验枯荣。沧流不舍思君意,故作纡回向庙潆。(邹时泰)

        誓死宁辞抗贼功?登坛百战气如虹。  鸱夷忽见浮江出,马革还首立庙崇。爵署银青标往日,兵嘶铁骑肃阴风。英灵不异平原守,千古还思祭祀同。(徐勃,福州人)

        几队曾驰灭寇鞍,旌旗惊折九龙滩。身轻一死魂犹烈,貌凛千秋气不残。白剑空悬霜色冷,绛袍孤映水光寒。儿童解说英灵事,报赛年年八月看。(邹观夔。邑明经)

        唐室凌夷赣贼挠,王臣蹇蹇岂辞劳?五更晓角追穷寇,四面鏖兵折大刀。碧血何曾包马革?忠魂原不涌胥涛。渔沧月白风清夜,犹想银青裹战袍。(雷可升)

        五代升沉转瞬更,纷纷窃据尽偷生。君臣几许污欧笔,光禄真能振义声。生为王家躯可舍,灵偏御寇殁犹荣。鹅沧潭水深无极,日夜千回向庙潆。(吴世卿,次高韵)

                      伍 晏《渔沧庙歌》新志只录八句,此依旧志全录

        渔沧之下潭水流,渔沧之上云悠悠,行云流水自今古,荒城故垒行人愁。昔年赣寇揭竿起,鸟集云聚竹楼市,铤戈卷地黄尘飞,万户千门尽流涕。我侯秉铖自西来,风威压山山欲颓。临流靡剑泣鲸鳄,轰轰杀气腾云雷。矢心渴饮仇雠血,怒挽雕弓比明月。紫髯跃马气如虹,一鼓期将扫巢穴。弯弓按剑登战场,鞭挞强兵似犬羊。岂知数奇偶弗利,宁将一死扶纲常。一死真如鸿毛掷,血染黄尘化为碧。鬼神呵禁春复秋,露草苔花不忍蚀。屈指今经六百年,英风白日行青天。黄麻累诏祀尊酒,庙堂俎豆生云烟。龙为蛇兮虎为鼠,腥毛臭骨皆尘土。游魂寂魄无所归,时傍寒蛩泣秋雨。我侯烈烈畴能同?青霜老于擎孤忠,云舆车马上天去,联镖独许睢阳公。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5

        高明(1422年-1485年),字上达,明朝贵溪桐源(今童源)高家人。他年少时因事母以孝而闻名,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登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河南巡抚、大理寺丞、南京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福建巡抚。

        河南巡抚时,曾黜属吏60人。天顺年间擢为大理寺丞。明宪宗登基后,拜高明为南京右佥都御史,成化三年(1467年)诏他讨伐扬州盐寇,十四年(1478年)起用他为福建巡抚去镇压上杭的叛乱。以上杭地接江西、广东,盗易啸聚,请析置永定县。

        ^61张水藩2020/5/9 6:42:33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4)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4)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裴应章《重建渔沧庙记》

            祀典唐银青光禄樊公庙,灾。越明年夏五月,新庙成。乃其事则具纪,而石未镌也。嗣癸未,章以母艰读《礼》于庐。一日,邑绅伍君廷宾等,造而请曰:“渔沧庙灾,予等十六人倡义募缘而鼎新之,落成今且七年矣。石已砻也,而其事则待子操觚记之。”章固不能文,然仰公生平忠义,感公殁,能惠此一方民。而又嚄唶公庙之灾事,且异也。即不文,夫安敢辞?

            按庙志:樊公讳令,秀州华亭人。五代时仕,唐为银青光禄大夫。奉命讨赣寇曾常侍,追至罗城之隅,力战而死。乡人义而祀之。宋淳熙间,始建庙于渔沧潭上,因名。元至正二十五年,邑人赖绂以庙隘弗称,捐己第以广之。入明士民崇信益笃,渐次拓(注:据原版改柘为拓)充修葺。于是宏丽轩豁,遂为一邑祠宇之胜。历代来累膺褒祀之典,乃其神功昭赫,惠我清民,七百年如一日。即兵革之余,火劫莫能焚荡。盖公之正气,英灵不泯,抑亦庙貌钟山川之龙气云。

            万历丙子秋八月,阖邑士民循故事,将以是月二十八日奉神出游。先期三日,昕更衣出寝而升神于舆。是日也,远近瞻拜祈祷者,肩摩踵接。而学博率诸青衿士,有祭。将举礼,须臾火起后寝,飞焰绛天,仓皇不可扑灭。于是诸瞻拜祈祷者,竭力护神。时幸神业已出寝升舆,遂护舆神保全。异哉!而庙宇、亭厨、衣冠、仪仗,则顷刻煨烬矣。所遗者,唯献亭二廊及仪门与门外对廊耳。是时,民咸籍籍。谓神为一方福主,庙自七百年劫火莫能焚荡,忽罹此灾,相与嗟呀不已。诘旦,因攘辟瓦址,乃于寝后掘得遗骸一函。众惊异之,盖奸人以庙砾钟山川之灵气,窃瘗之以为子孙祈福地也。不知冥冥之中,神已愤怒而殛之矣。时观者咸切齿,遂秽冥投诸渊,以共雪神人之愤。嗟乎!此公之所以显其灵于祝融回禄也。

        尝考:庙灾必有忧。昔鲁桓僖公宫灾,孔子以为僖亲尽当毁;宣公新宫灾,胡氏以为不恭之致;宋玉清昭应宫灾,王文康公以为所建宫不应经义。今公忠义英爽,耿耿不磨,清民信敬而血食之。应与屏山几水同悠久,宁尽当毁之?比至其以死勤事,为民御灾捍患。崇祀之典,代代加隆,则于祭义甚仂也,是固不宜灾者。不宜灾而灾,其所谓不恭之致与?于穆清庙,污以遗骸,渎慢不恭之罪,奚啻迁主之辜?乃神明积愤旧矣。以庙不毁,则遗骸无以见;不毁于出寝升舆之日,则神象无以存,岂所以昭灵异而褫奸人之胆也。故即庙之毁与其毁之日,则公之英灵可睹矣。乃甍宇焜耀,金碧辉煌,庙貌新。神灵安妥,人心畏敬,而奉承者日益虔毖。而奸人睥睨侵据之念,且潜消而默夺。则公之庙宇将万年,而奠之盘石矣。

        噫嘻,不有前日之毁,何以成今日之新?不有今日之新庙,又何以儆后日之奸谋?予故曰:公之所以显其灵异于祝融回禄也。不则清故多火患,诸所建祠宇,屡罹虐焰。而樊庙顾保全于七百余年,胡独灾于奉迎出宫之日耶?即如戊寅八月,庙前居民失火,南山寺高不啻百丈,乃一时烬于芒熛。而公庙不数十武而近,独安然无恙。此虽伍君等捐资,救护之力,然神灵默相,亦不可诬也。

        是役也,卒功凡十阅月,费金凡一千有奇。为殿,为寝,为库,为廊,为饮福、观澜诸亭,为庙祝居房,为赖氏祠宇,大都模仿旧制。而栋宇隆起,气象轩翔,则视昔倍丽。仪门左右,增设钟鼓二楼。门外对廊,今易为大门、仪门。重门洞开,将将翼翼,规模改观矣。献香亭存其台,而护以石栏。其亭料则徙之沧湾石崖,稍增葺之为二亭。其一予匾以“渔沧遗迹”,不忘公托迹之自也;其一予匾“赋诗亭”,盖取陶元亮临流之意云。丹崖壁立,素练襟回,真奇观也。其庙前左畔房屋六植,原系邑人曾姓居房。伍君等以其楼高咫尺庙宇,乃合资买之。卸楼表道,凿池潴水,以戒不虞。盖乐喜撤屋,汉人徙薪之意。其思深,其虑远,因并记之。并阖邑捐资姓氏暨经费出纳之数,则另有碣云,不复书。

            元至正诏封王,诰敕犹存庙中。明洪武三年,知县向仕英以神捍灾灵迹上闻。六年,诏题其主曰“唐银青光禄大夫樊公之神”。成化十四年,上杭黎仲端倡乱。事闻,起都御史高明讨平。驻节清流,亲制告词祭祷于神,神即见梦。正德四年,立碑于庙。叶元玉为记《梦记》,依旧志补入。庙灾劝首乡宦,十六人:雷谷应、伍廷宾、陈廷桂、邹秀、雷世宗、裴镒、刘梁、王诰、陈畴、雷环、王安、伍承烈、王希武、邹恩、廖汝伯、伍承杰等依旧志补入。


        张水藩读文:

                                      裴应章《重建渔沧庙记》

            祭祀唐朝银青光禄大夫的樊公庙被火烧了。到了第二年夏天五月份,新庙就建成了。可是这件事只有具体记述,而还没有镌刻在石头上。随后癸未年,我因为母亲的丧事在家读《礼》。有一天,地方的绅士伍君廷宾等人,到访而且要求说:“渔沧庙火灾,我们十六人倡义募捐化缘而更新了它,新庙落成到今年就要七年了。石碑已经打磨好了,而这个事就等待您执简来记叙。”我裴应章固然不善于写文章,然而敬慕樊公生平忠义,感念樊公战殁后,还能恩惠施及这一带百姓。而又震惊于樊公庙的火灾故事,有很多奇异的现象。即使我不会写文章,又怎么敢推辞呢?

            按照庙志的介绍:樊公的名字叫令,浙江秀州华亭人。五代时入仕唐朝,为银青光禄大夫。奉命讨伐江西盗寇曾常侍,追到城外围墙的一个角落,力战而死。我家乡的人出于正义感而祭祀他。宋朝淳熙年间,开始建庙在渔沧潭岸上,因此叫渔沧庙这个名。元朝至正二十五年,本地人赖绂认为庙狭隘不足以显扬,捐出自己的府第以扩大它。进入明朝百姓崇敬信仰更加一心一意,逐渐拓展扩充修理整葺。于是变得宏伟壮丽高大开阔,遂成为全县最有名的祠宇。历经几代来累累获得褒奖祭祀的庆典,乃是他神功昭明显赫,恩惠施及我清流人民,七百年如一日。即使兵革之余,火劫都没能把它烧光。大概樊公的正气,英灵没有泯灭,也许也是庙宇及神像集中山川的龙气呢。

            明朝万历丙子年秋八月,全县百姓尊循老传统,将于八月二十八日奉神出游。提前三天,在太阳将出的时候给神更衣并请出寝室,然后把樊神请上舆车。这一天,远近瞻拜祈祷的人,摩肩接踵。学官率领诸多穿青色交领长衫的学子,在等候要祭祀。就在要举行祭礼时,瞬间大火从后寝室冒起,飞焰把天空染为红色,仓促没有办法扑灭。于是诸多瞻拜祈祷的人,竭力地保护樊神。幸好当时樊神已经请出寝室上到舆车了,所以保护好舆车也就保全樊神。奇怪啊!庙宇、亭、厨、衣冠、仪仗,顷刻之间就化为灰烬了。所遗留的,只有献亭的两个走廊以及仪门和门外对面走廊就是。当时,百姓全都喧哗纷乱。说神是一方的福主,从建庙到现在七百年,火劫从来都不能把它烧尽,忽然遭受这个灾难,一起叹息不已。清晨,因为在清除瓦砾辟开基址时,在寝室后面掘得遗骸一坛。众人十分惊异这个事,大概是奸人以为庙基聚集山川的灵气,偷偷掩埋遗骸,用以为子孙祈求地灵福气。他却不知道冥冥之中,樊神已经愤怒到极点。当时观看的人都咬牙切齿,就用污秽的东西浇泼,并把它投入深渊,以表达神和人的共同愤怒。哎!这是樊公之所以用火灾显灵啊。

        有人曾经考证,庙宇火灾必定有忧愁事。以前鲁国桓公僖公宫庙火灾,孔子认为僖公亲缘尽了应当毁了;鲁宣公的新宫庙火灾,胡安国认为是不恭导致的;宋朝玉清昭应宫火灾,王文康公认为所建宫庙不符合经籍的义理。现在樊公忠义英爽,耿耿不磨,清流民众十分崇敬信仰,因而杀牲取血以祭奠他。樊公应该要和清流屏山和河水同样悠久,难道就应该这样全部毁掉吗?说到他尽心尽力以死殉职,为百姓抵御灾患。崇祀的规模,一代比一代更加隆重,在祭义上是非常合礼义,这样说来是本不应该受火灾的。道理上不应该受灾而实际却受灾,或许就是所说的不恭敬所导致吧?在充满清和之气的庙宇,用来历不明遗骸来玷污它,亵渎轻慢不恭的罪责,何止是迁主的罪孽?乃是神明积累旧有的愤怒,因为庙不毁,遗骸就无法发现;不毁于出寝室升舆的时候,是因为那时起火神象就没有办法保存,难道用这玉石俱焚来昭显灵异而夺去奸人之胆吗?所以就庙的烧毁和它烧毁的日子,就可以看到樊公的英灵了。现在这个屋宇光辉,金碧辉煌,庙貌崭新,神灵安妥。人心畏敬,而奉承者日益虔诚谨慎。奸人不敢正眼,占据的念头也潜然消失了。这样樊公的庙宇将万年长存,而像盘石一样长奠。

        哎,没有以前的毁,何以成今日的新?没有今日的新庙,又用什么来儆戒后日的奸谋呢?因此我说:“樊公之所以显灵异于火灾啊,不止是清流原来就多火灾,所建诸多祠宇,屡屡遭受火焰的肆虐。而樊庙却保全了七百余年,为什么就发灾于奉迎出宫的那一天?就像戊寅年八月,樊公庙前居民失火,南山寺高不止百丈,还是被一时飞迸的火焰烧尽。而樊公庙离失火民居没有几十步,比南山寺离得近,却独自安然无恙。这一次建庙虽然是伍君等人捐资,救护的力量,然而神灵默默辅助,也是不可抹杀的。”重建樊公庙这件事,一起花了十个月完成,花费金钱有一千多两。做了宫殿,做了寝室,做了库房,做了走廊,还做了祭毕宴饮的地方和观澜等亭子,做了庙祝的住房,做了赖氏祠宇,大都模仿原来的规制。而在屋宇高起,气象轩翔,则比过去加倍华丽。仪门的左右两边,增设钟鼓两座楼。门外左右对廊,现在改为大门、仪门。一重门接一重门着大开,整齐而有秩序,规模改观了。献香亭还保存着台面,同时用石头围起护栏。原来的亭料就迁移到渔沧湾的石崖边,稍微拓展一些做了两个亭子。其中一个我以“渔沧遗迹”写到匾上,表示没有忘记樊公托迹的由来;其中的另一个我题到匾上为“赋诗亭”,大概也就是取曾经陶元亮到清流这里赋诗的意思。红色悬崖像石壁一样直立,白色流水像襟带一样萦回,真是奇观啊。在庙前左边有房屋六植,原来是本地姓曾的住房。伍君等人因为他楼高且距离庙宇很近,就合资把他买来。卸掉楼房改作边界道路,部分凿深做水池,聚积水以戒备发生意料不到的事。大概是春秋宋国乐喜撤掉房屋,汉朝人搬走柴火的意思。因为他们考虑得非常深远,所以就一起把它记下。还有全县捐资姓名以及经费出纳的账目,已经另外有刻碑石了,不再记载。

        元朝至正年间皇帝诏封樊公为王,敕书还保存在庙里。明朝洪武三年,知县向仕英以神抗御灾害灵迹上报。六年,皇帝诏书题神主为“唐银青光禄大夫樊公之神”。成化十四年,上杭黎仲端造反。事情传到上面,起都御史高明讨伐荡平了黎仲端。高明曾经驻扎清流,亲自制作告词祭祷于神,樊神马上就出现在高明的梦里。正德四年,在庙里立碑记载。叶元玉写的《梦记》,依照原来的志书补入这内容。这次庙灾为首劝募的乡宦,有十六人:雷谷应、伍廷宾、陈廷桂、邹秀、雷世宗、裴镒、刘梁、王诰、陈畴、雷环、王安、伍承烈、王希武、邹恩、廖汝伯、伍承杰等人按照原来志书补入。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4

        裴应章(1536–1609年),字元暗,号淡泉,生于清流县城关。明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裴应章的著作有《编蒲蠹余》、《谏草》、《庄子摘语》、《左传纂》、《懒云居士集》等。

        徐勃(1570-1642),字惟起,号兴公,别号三山老叟、天竺山人、竹窗病叟、笔耕惰农、鳌峰居士等。出生于福州鳌峰坊,祖籍荆溪镇徐家村。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书画家,更是著名的方志学家、藏书家。其诗以清新隽永见长,人称“兴公诗派”,与曹学佺同为闽中诗坛领袖。徐谙悉乡邦文献,三次参加修纂《福州府志》。著有《鳌峰集》、《榕阴新检》、《闽唐南雅》等。


        ^60张水藩2020/5/7 15:43:48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庙祀3)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3)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文史随笔读 [IMG=] 微信号

        功能介绍用白话尽量准确地读古代史,方便现代人了解历史。也希望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本公众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后可能也会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原文:

          叶元玉《祀典记》  

          自古圣王之制祀典,盖为显忠遂良,崇德报功而设,非此不防也。然又必公论不泯,而后乃可获。不则国易势殊,史民缺书。下不建白,上则罔知,而忠魂不致泯没缺祀者几希矣。按侯五代时仕唐,期时君道不立,大义不明,为人臣者,朝食人禄,斯则卖人国以取富贵。侯则不然,善养正气而特立独行,孤忠自许。

        于时赣寇曾常侍作乱,命侯征之。侯则奋然挥戈,追至斯地,据罗城营垒,竭力战死。一时英烈之气震动天地,而凶波虐焰亦以灭矣。呜呼,伟矣哉!

          世人但知其殁于王事,不知侯之一死,国家社稷所系,纲维以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所谓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者耶!与唐之张、许,宋之文、陆先后辉映矣。况又福我兹土,耀兵御寇。使民仰之若父母,是岂苟焉而致此哉!乃三百年俎豆寥寥,至元末守臣白其事,始得褒封。元、明二代致祭。正德改元,疆始伐石,征予文。

         自唐至今,而祀典始备,是固有数存乎其间矣。因系以诗曰:

          噫嘻五代,何君何臣?君则失道,臣则失身。失身伊何?降贼卖国。跋扈反复,自作篡贼。烈烈樊侯,正气填胸。疾风劲草,岁寒孤松。长蛇封豕,日曾常侍。凶波障天,邦国不利。王命樊侯,惟贼是诛。侯拜稽首,载驰载驱。赣凶闻命,奔窜破胆。我侯奋追,直欲生啖。我师我旅,次于临汀。爰据要害,筑垒罗城。罗城决战,桓桓其武。力虽竭矣,死得其所。侯死何为?国家纲常。俊伟明白,日月争光。英气为神,灵著如响。一邦之人,太山是仰。邦人德之,为侯立祠。食报兹土,孰曰不宜?自唐至元,三百余载。王爵始封,祀典始赍。显忠褒德,圣教赫赫。稽首扬休,用镌金石。东山岩岩,渔沧汤汤,于万斯年,人心不忘。”

        张水藩读文:

        叶元玉《祀典记》  

          自古圣王之所以制作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都是为了彰显忠良荐举贤良之士,尊崇德行报答有功之人而设。不是这样不能防止泯没,然而又必须秉公立论才能不泯没,而后才能获得。不这样就会因为朝代更替形势变异,写史的人没有记载。下面的人不敢建言表白,上面就不知道,而忠魂不致泯没缺祀的几乎是很少的。考查樊公五代时在唐做官,那时期君道不立,大义不明,做为人家的臣子,早上拿人家的奉禄,须臾就卖人家的国以取富贵。樊公就不这样,善于养浩然正气而特立独行,孤忠自许。

        当时江西盗寇曾常侍作乱,朝廷命樊公征讨他。樊公就奋然挥戈向前,追到曾常侍这个地方,占据城郭的外城营垒,竭力战死。一时英烈之气震动天地,而凶波虐焰也因此败灭了。哎,伟大啊!

          世人只知道他死于王事,不知道樊公的一死,关系国家社稷,法度因此得以建立。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所说的死得其所,重于泰山的啊!和唐朝的张巡、许远,宋朝的文天祥、陆秀夫先后映辉了。况且又造福我们这地方, 炫耀兵威以抵御盗寇。让百姓仰仗他像父母一样,这怎么是随便而能到这样的吗 !也才有三百年奉祀,但尚寥寥,到元朝末守臣向上表白这事,才得到皇帝的褒封。元朝、明朝两代官府负责祭祀。正德改元时,樊公庙才立碑定四至,叫我写一篇文字。从唐朝到现在,祭祀的典籍才完备,这是本来就有运数存乎其间了。因为作记所以用诗联结。曰:(译者注:诗歌不译)

          噫嘻五代,何君何臣?君则失道,臣则失身。失身伊何?降贼卖国。跋扈反复,自作篡贼。烈烈樊侯,正气填胸。疾风劲草,岁寒孤松。长蛇封豕,日曾常侍。凶波障天,邦国不利。王命樊侯,惟贼是诛。侯拜稽首,载驰载驱。赣凶闻命,奔窜破胆。我侯奋追,直欲生啖。我师我旅,次于临汀。爰据要害,筑垒罗城。罗城决战,桓桓其武。力虽竭矣,死得其所。侯死何为?国家纲常。俊伟明白,日月争光。英气为神,灵著如响。一邦之人,太山是仰。邦人德之,为侯立祠。食报兹土,孰曰不宜?自唐至元,三百余载。王爵始封,祀典始赍。显忠褒德,圣教赫赫。稽首扬休,用镌金石。东山岩岩,渔沧汤汤,于万斯年,人心不忘。”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3

             叶元玉,字迁玺,号古崖,汉族,汀州清流县城关人人。明成化十七年(1841年)进士,授户部郎,工诗,与李梦阳相唱和。后出任广东潮州知府,重教化,以道义勉励潮属士人。潮有少卿吴一贯,与元玉为同年交。元玉曾以开垦倭寇据为贼船依栖的澳田与少卿相左,元玉被谗解组归里。所写诗甚多,随写随失,留有《古崖集》。

            叶元玉这篇《祀典记》从嘉靖志到道光志,被删除很多的文字。附录如下:渔沧庙祀典记             (清流嘉靖县志陈本

        邑人知府叶元玉撰

        自古圣王之制祀典,盖为显忠遂良,崇德报功而设,非此不也。然又必当时公论不泯,而后祀典可获。不然则国易势殊,志者失载,史氏缺书。下不建白,上则罔知。而忠魂烈魄不致于泯没缺祀者,几希矣。按唐侯五代时仕唐,斯时君道不立,大义不明。而为人臣者,朝食人禄,暮则卖人国,以取富贵。甚则弑逆而自取者,若故事然。唯侯则不然,善养正气而特立独行;见义分明而孤忠自许。

        于时,赣寇曾常侍作乱,故征讨之命,时寄于侯。侯则奋然挥戈,追至斯地。据罗城营垒,竭力战死。一时英烈之气,震动天地;而凶波虐焰,亦赖以灭矣。

        呜呼,伟矣哉!然世之人,但知其没于王事,而不知侯之一死,国家所系,社稷所系,纲常所系。孔曰:成仁者在是;孟曰:取义者在是。所谓死得其所,死有重于泰山者也,岂浅浅哉!唯侯之心,使早生玄宗之时,守雎阳之地,则侯即张许矣。使脱出帝呙之世,值崖山之变,则侯即文、陆矣。正所谓易地,则皆然也。况又以英气为神,福我兹土。耀兵御寇,雷厉风飞。驱疫致祥,阴移默运。凡有祷卜,无不响应。其德之入吾民者,又益深矣。由是民仰侯如父母,侯庇民如赤子。固结缠绵,穷天地而不可解。是岂苟然,而致此哉。盖自宋时,人以义,祠之矣。稽诸祭法,则侯之宜在祀典也,不亦明甚矣乎。但惜乎当代史官,缺书侯事。而吏兹土者,又无人为之一白。故三百年间,俎豆寥寥,有负忠烈。殆至元末,始得守臣白其事。乃于至正二十五年诏封渔沧感应王,冠服、仪卫如之。仍命有司,每岁春秋致祭。而祀典肇于此矣。

        及我太祖高皇帝奄有天下,洪武六年,又诏命有司岁祭。夫以我清朝盛典,追显忠烈如此。则侯屈于三百年者,申于千万世矣。其遭际何如哉!第因循至今,尚未勒石以扬休命,是又一阙典也。正德改元,耆彦雷日旻辈,始伐石,征予文,勒之。亦可谓有功于是矣。呜呼,自唐至今几五百年,而侯祀典一事,始得明白全备,俾后世有所考据。是固有数存乎其间,而天理人心,后世公论。与乎天之所以不负忠烈者,亦足征矣夫。然则,视彼弑逆者固不足道,而其卖国以取富贵者,今皆声销迹灭。以彼较此,孰得孰失,孰荣孰愧,孰死孰生,凸有能辨之者。于乎,天卞后世之为人臣者,闻侯之风,拜侯之庙,将效侯之所为乎,不效侯之所为乎?因并书,以复俾勒之。仍系以诗,使邦人歌之祀侯。侯讳令,字号甫,华亭人,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诗略)



          阅读

          2024 福建·永安论坛